新加坡港
地理位置:
新加坡港位于新加坡的南部沿海,北纬1°16′,东经103°50′的赤道附近,西临马六甲海峡的东南侧,南临新加坡海峡的北侧,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该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是联系亚、欧、澳、非四大洲的海上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石和庆.新加坡港[J].交通世界,1995,(第5期).) 自然条件:
新加坡港自然条件优越,,终年气候相对均衡,不受台风冰冻影响,港口隐蔽性好,潮差小。水域宽敞,治区面积达538万平方米,港口水深理想,乃天然之良港。 新加坡港进港航道最大水深21米,主航道限吃水14米。 (【参考文献】石和庆.新加坡港[J].交通世界,1995,(第5期).) 基础设施:
装卸设备有各种岸吊、门吊、集袋箱吊、汽车吊、铲车、叉车、卸货机、吸扬机、牵引车、拖船及滚装设施等,其浮吊最大起重能力达203吨,拖船功率最大为1400kW,还有直径为150~600mm的输油管供装卸石油使用。
集装箱堆场可存放3.1万TEU,有最新式的用于堆垛集装箱的橡胶轮胎式装卸机。这批装卸机最大起重能力达40吨,跨距22.7m,提升高度19m,轴距8m,运行速度在提升时为17m/min,在横移时为70m/min,在行走时为134m/min,最高能堆垛7层,而普通装卸机只能堆垛5层,并能自动将吊钩放到集装箱上方所需的位置上。另外在两个大门口还没有16个车道的电子地磅。裕廊码头的周围是新加坡最大的裕廊工业区, 它对该码头干、液、散货的输出入起了一定作用,该码头有仓库8.5万平方米,堆场23.4万平方米,谷仓 容量达4.8万吨,有链带式干散货卸货机,可直接把货物运往仓库,散货的装卸能力每天达1.4万吨。该港炼油厂的贮藏容量达80万立方米,精炼能力每天为 120万桶(约16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鹿特丹和休斯顿。本港早在1891年就开始转口贸易,自由贸易区分布在港区内,面积达4.05平方千米,码头岸线长这4.83km。过境货物仓库为12万平方米,露天堆场为8.4万平方米。
新加坡兴建了一批世界一流的物流基础设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樟宜国际机场和集装箱码头。樟宜国际机场是一个24小时不间断运作的自由贸易区,所有用来装卸航空货物所需的设备应有尽有,而且功能强大,效率颇高,货物从飞机卸下一小时之内即可送到收货人手中。此外,新加坡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深水港条件,兴建了四个集装箱码头,每年可装卸集装箱超过1500万个。(【参考文献】孙建军,胡佳.欧亚三大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以鹿特丹港、新加坡港、香港港为例[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4,(第3期))
泊位数:
海上泊位多个,最大可泊35万载重吨的超级油船,丹戎巴葛码头为集装箱专用码头,有9个干线泊位和3个支线泊位,其中有6个泊位可靠6艘\第三代\集装箱船舶同时作业。裕廊码头有9个深水泊位,最大可停靠30万载重吨的船舶。
吞吐量:
2014年11月份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为285.8万TEU,环比下降3.8%。1至11月份累计吞吐量3096万TEU,同比上升3.8%.连续3年超过3000万TEU;同期,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200万TEU,新加坡港与上海港的差距拉大至140万TEU。l至11月份新加坡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3亿吨,同比上升3.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为3.23亿吨,占6成。
( 【参考文献】:江颖.全球主要港口[J].中国远洋航务,2015,(第1期).) 航班密度:
新加坡港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共开辟250多条航线,与世界上80个国家和地区130多家船公司开展往来,平均每12分钟就有一艘船舶进出,一年之内相当于世界现有货船都在新加坡港停泊了一次,所以新加坡港有“世界利用率最高的港口”之称。 腹地:
新加坡港十分注重港口和临港加工业互动发展。如在推进港口园区建设过程中,将部分临港土地和泊位出租给跨国公司,专门作为中转基地使用,同时制定出台优惠的政策大力鼓励跨国公司在园区内建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这样,一方面使港口为临港工业发展提供专业和高效的物流服务,提升其加工工业水平;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培育港口物流链,提高港口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孙建军,胡佳.欧亚三大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以鹿特丹港、新加坡港、香港港为例[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4,(第3期))
政策:
新加坡港由政府直接投资,执行自由港政策。为了吸引世界各国船公司,进一步巩固其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新加坡政府还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对货物中转过程中产生的仓储费、装卸搬运费和货物管理费等给予减免。不仅如此,新加坡政府还通过打造政务、商务电子信息平台,兼容不同的局域网,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提高了行政审批的效率,从而实现了港口物流业务各个环节的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孙建军,胡佳.欧亚三大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以鹿特丹港、新加坡港、香港港为例[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4,(第3期))
增值服务:
新加坡港物流分工明确,集约经营。港区内设有三个配送中心:Pasir Panjang、Sembawang Wharves和Keppel Distripark。其中Keppel Distripark是港区内最为便捷的集装箱配送中心,主要提供拆拼箱、运输以及货物测量、贴牌和包装等服务,先进的KDnet系统帮助货主实时了解货物在集装箱堆场内的详细存放情况;Sembawang Wharves为散货分拨中心,主要处理汽车、钢材和重型设备等货物;Pasir Panjang则为专业的汽车转运中心。通过建设大型临港物流园区,拓展港口物流的增值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孙建军,胡佳.欧亚三大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以鹿特丹港、新加坡港、香港港为例[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4,(第3期))
物流运作模式:
新加坡港实行供应链型与联合型物流中心模式。供应链型物流中心模式的含义是:由港口物流企业和航运物流企业共同组建成物流中心,利用各自在供应链
不同位置的优势,分工合作,共同投资建成紧密型物流集团或者由同一大型集团公司同时经营物流和航运两个供应链环节。联合型物流中心模式的含义是:由港口和保税区或者与所在城市共同组建的物流中心来进行经营。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实行自由港政策;第二,政府负责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三,物流分工明晰,集约经营;第四,积极培育港口物流链;第五,物流运作和管理高度现代化;第六,物流服务形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孙建军,胡佳.欧亚三大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以鹿特丹港、新加坡港、香港港为例[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4,(第3期))
发展驱动力:
新加坡港属于交通枢纽型港口物流,处于国际航线的交通枢纽地位,方便为国内外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及运输服务,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大拉动了新加坡港口物流的发展,属于典型的交通枢纽型港口物流类型。由服务型企业、加工型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构成的腹地经济发达。具有便捷的对外交通条件,有畅通的公路网连接港口,有高效的海运铁路联运网,有四通八达的航线网,能直接把集装箱运往内陆城市。在硬件设施方面,具备完善的港口硬件设施,有大型的集装箱码头,有良好的技术装备,有专供货物装卸、存储、中转的起重和运输设施工具、仓库和货场;在服务特色方面,新加坡港提供了良好的通关条件、优质的服务体系以及国际接轨的政策氛围。
(【参考文献】孙建军,胡佳.欧亚三大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以鹿特丹港、新加坡港、香港港为例[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4,(第3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