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乙】文作者是因为坐在法华寺西亭,仰视西山,觉得西山奇特,于是才前往西山游玩。
D.【乙】文作者登上山顶,感慨大自然的悠久无尽期,而人的生命却有限而短暂。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围湖岸,亦间植名花果木以萦带之。湖中栉比者皆士夫园亭,台榭倾圮,而松石苍老。石上凌霄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四明缙绅,田宅及其子,因亭及其身。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且为之,如传舍衙署焉。(选自张岱《日月湖》)
【注】①四明:浙江宁波府的别称。②及:推及,留给。③暮楚朝秦:这里指经常变换建筑风格。
(1)下列句中画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以……乐 C.台榭倾圮 圮:倒塌
B.城下密密植桃柳 植:种植 D.故园亭亦聊且为之 故:原来的
②③①(2)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6
A.似与游者相乐/石上凌霄藤有斗大者 B.不可知其源/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而松石苍老/溪深而鱼肥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台榭倾圮,而松石苍老。
(4)两文都是游记,【甲】文作者游小石潭,写出了小石潭幽深寂静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乙】文作者游日月湖,写出了日月湖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5)【甲】【乙】两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点?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7
D.故园亭亦聊且为之/忘路之远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________,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____________(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去国怀乡/西蜀之去南海 C.而或长烟一空/一鼓作气
B.不以物喜/以其境过清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辍耕之垄上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古仁人”是怎样的一种人?作者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什么情怀?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8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①【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排空:一扫而空。 C.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暮:傍晚时分。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2)把语段【甲】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语段【甲】迁客骚人的“悲”“喜”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4)语段【乙】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甲】有什么不同?
9
③②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若春和景明 景:风景 B.沙鸥翔集 集:停息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D.或异二者之为 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2)下列句子中,画线“则”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入则无法家拂士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B.有仙则名
D.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文体名,一般以骈句形式连缀成篇,可叙事写景、状物等;游记一般是描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