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疯狂专练24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8 17:57: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疯狂专练24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河北省“名校联盟”2018届质量监测)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此后,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所谓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国之具,法律的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到唐朝,魏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在马上的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这样就把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这个法律必然受到君主的影响。遇有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发挥法律治世功能的作用,遇到昏君那就没有办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唐太宗时期就是个讲究法制的时代。当时,针对官吏伪造履历,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以后再遇到伪造履历的官员必死不赦。不久,又发现了伪造履历的事情,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断流,没有断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过以后再有一定要处死。这时戴胄讲了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发表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这样说服了唐太宗。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所以皇帝也遵法了,这就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遇到了明主。

遇到了昏君的时候,就是法制的败坏。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但是到晚年任意为法。比如说六月天要判处犯人死刑,大家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六月天不能判死刑。他说六月天为什么不能判死刑呢?六月天还有雷霆震怒,雷还会击人呢,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杀人。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法律工具主义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所以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

法与改革的关系就是古人所说的改制与更法。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连在一起的。到汉以后,专制制度牢固建立起来,谈改革多半都是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先秦的也好,以后的也好,体制改革总是和法制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成功的改制,成功的改革都是和法制相向而行。举一个大家知道的例子,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就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是建立一家一户的封建的生产方式。政治体制改革

是废除世卿制度,建立军功爵制。这次改革借助于法律,颁布了许多新法。开阡陌,封疆令,废除了过去的土地国有制。颁布二十等军功爵令,奖励首功,废除世卿世禄。这些法律明确地提出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对改革起了引导作用。其次商鞅也利用法律扫除或者是减除阻碍改革的旧势力。把反对改革的旧贵族,甚至太子的师傅处以肉刑,借以推动改革。最后是运用法律来巩固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得到了秦国百姓的拥护,所谓秦民大悦。尽管商鞅被处以死刑,但其法未败。所以改制与更法密切相关,成功的例子都是改制与更法相向而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的认识起源很早,法律作为治国之具,从它用来治理国家那天起,就形成了法律工具主义。

B.魏征用比喻来阐释法律工具主义,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着鞭子,就是法律。

C.在古代要发挥法律治国之具的作用,皇帝至关重要。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会使法律失去它应有的信用。

D.戴胄能够依法断案,没有判伪造履历的官员死刑,他认为“法乃天下之法”,非皇帝一人之法,不能随意变更。

【解析】A“形成了法律工具主义”错;B魏征只是阐述国家君王和法律二者的关系,不是用比喻来阐述法律工具主义;D“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是唐太宗的话。 【答案】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先追溯法律工具主义源头,指明我国在很早时候就有人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 B.文章第一段引用官员履历造假事件,论证古代社会君主对法律工具主义所起的作用。 C.文章第二段,以隋文帝为反面事例,论证君主不依法行事随意变更法律造成的恶果。 D.文章第三段,在论法与改革的关系时,运用商鞅变法,阐明改革与变法应相向而行。 【解析】隋文帝的例子论证的是古代社会中昏君会败坏法律这一观点。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管仲就认识到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而法律工具主义则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

B.法律作为统治者的治世工具,在古代社会的治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遇到像唐太宗这样的明君时发挥的作用更大。

C.商鞅变法的成功,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要借助于法律,商鞅如果不颁布许多新法,其改革便难以成功。

D.商鞅以法推行改革,使秦国强盛,唐太宗遵守法治,出现了贞观之治,可见法律工具主义是应该继承的古代文化遗产。 【解析】“应该继承”与文意不符。 【答案】D

古诗词

二、(江西南昌第二中学2018届月考)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4~5题。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至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

陆游

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陆游在故乡山阴时,据梦中所得而补写,他时年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写诗人驾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绕的江河湖泊中飘然来往。 B.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溪友”,可是没有访得溪友,索性坐下来握竿垂钓。 C.“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 D.诗人问诸公:吴中近事你们知道吗?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 E.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趣。 【解析】B项,“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有误;“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偶经”,偶然经过,可见诗人不是特意寻访。D项,“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说法错误。“吴中近事君知否?”自问自答。告诉好友每家的团扇上都画着他。 【答案】BD

5.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解析】“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这两句所写的对象是“菡萏”“蜻蜓”,“白”“红”是二者的颜色,可以从色彩角度赏析;“香”是菡萏之味,这是嗅觉,“蜻蜓”之弱,这是视觉,可以从感官角度赏析;菡萏绽放散发香味,这是静态,蜻蜓在风中翻飞,这是动态,可以从动静的角度赏析。

【答案】①色彩浓淡相衬,景物相映生姿。雨后荷花分外洁白,碧绿的荷叶上停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色彩描写极为生动。②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洁白的荷花在水中静静地绽放,红蜻蜓在雨后的微风中,上下翻飞。③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相结合。白色的荷花、红色的蜻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人以嗅觉上的冲击。

名篇名句

三、(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月考)名句名篇默写(5分)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效仿,也善于从反面借鉴改正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

【答案】(1)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2)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语言文字运用

四、(福建三明第一中学2018届期中考试)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同样顶着“共享”之名的“共享汽车”,似乎给人一种不瘟不火的感觉,其火爆程度远远....不及共享单车。

②通过低要高卖实现货畅其流,填补价值洼地,是市场经济最正常不过的经济活动,但与计划经济却扞格 ..不入。 ..

③5月10日,在素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17家博物馆的文博文创产品在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济济一堂。 ....

④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一场中雨猝不及防地突然降临,名为“小远”的安防巡逻机器....人在雨中从容 “执勤”。

⑤韩国总统文在寅在昨日的报告中惊悉,除部署在星州的2台“萨德”系统移动发射架外,还有4台发射架暗度陈仓运抵韩国。 ....

⑥英国教授马修·古德温因为预测大选情况时低估了工党大选得票率,他心甘情愿地在电视....台节目中直播 “吃书”。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解析】①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用错对象。②扞格不入:互相抵触。③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用错对象。④猝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和后面的“突然”语义重复。⑤暗度陈仓:借指暗中进行某种活动。⑥心甘情愿:心里愿意,一点儿也不勉强。 【答案】C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在2017年高考成绩揭晓之际,每个考生和家长都需要有一个平常心态看待问题,将高考当作人生的一个逗号,而不是人生的全部。

B.按照传统方式推广“非遗”,不仅成本高,效果也不好,而互联网可以突破地域限制,给非遗提供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展示。

C.公共图书馆已成为我国城乡的一道新风景,伴随着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进入法制轨道,谁来读、谁来管、谁来建等系列问题也将有更明晰的答案。

D.一般说来,越是发达地区,社会生活和消费方式越趋理性化,摆排场、讲面子的浪费现象就越不受主流价值的认同。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疯狂专练24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yie84dgiw77t6k14pg60zn011oo6h01al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