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项训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诗歌+名句
(时间:45分钟,分数: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________”的社会看上去很有序,但社会体制却是僵化的,人被僵化的体制________,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切都是设定好的、________的。这种“有序”社会是没有活力的社会,当然也是难以向前发展的社会。
A.死气沉沉 束缚 墨守成规 B.死水一潭 束缚 按部就班 C.死水一潭 制约 按部就班 D.死气沉沉 制约 墨守成规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发展要讲节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的节奏,该发芽时发芽,该结果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发展要讲成本。农谚讲: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②否则就会拔苗助长、竭泽而渔,出现不切实际的“大跃进” ③才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④改革发展也如此,要学会依时而动
⑤这也启示我们发展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⑥这说的是谷雨节喜雨,种豆育秧正是时候,一旦错过,费时费力,事倍功半 A.②⑥③④⑤① C.③⑤②⑥①④
B.③⑤②①⑥④ D.②⑤③⑥④①
3.下列咏史诗所歌咏的历史人物,前后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①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②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天门日暮灵修远,瑶草春深佩服香 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⑤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A.①②④ C.②③⑤
B.①③④ D.③④⑤
4.阅读下面的材料,对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勒·克莱齐奥:批评家是作家最大的敌人。有一次,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在咖啡厅看到有人吵架,想去劝解,他的朋友告诉他别去,那是作家和批评家在吵架。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有好有坏,但评论总是有价值、有用的。
- 1 -
余华:作家和批评家就像世界上最糟糕的夫妻,天天吵却天天黏,夫妻是为了孩子,作家和批评家是为了文学。
A.作家和批评家水火不容。 B.作家和批评家是独立又对立的。 C.作家和批评家并不对立,而是相互依存。
D.作家和批评家既对立又依存,批评家可以促进作家的创作。
5.(2019·扬州一模)给下面这幅漫画配上一段对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甲:这些树枝能活吗?
乙:管它呢,等领导检查完就全拔掉。 B.甲: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树?
乙:好制造氧气,综合你吐出的“毒气”。 C.甲:种了这么多,达标了吗? 乙:越多越好,多了好上报。 D.甲:前人多栽树。 乙:后人好乘凉。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萧伯玉墓志铭 [明]杨士奇
夫孝百行之先也。孝可以通天地,格鬼神,而所愿必遂者,诚之至也。然考历代所纪,.率皆不过十数人,岂以其道虽易实难而由之者鲜与?抑有之,或处乎幽夐寂寞之滨,世莫得.闻之?
若今抚之乐安之萧伯玉,其行有诚,世之知者寡也。方伯玉丧父时,生四阅月,其母育之,稍长,能服母之教以有立,十余岁,即躬任繇役,诣京师,不以公事忧其母。甫冠,坐累谪戍万里东海外。且行,辞其母,跽曰:“男子出门行四方,惟大人善自怡,勿以儿故戚戚自损。”伯玉虽外为好言壮色以宽母意,实中心悲念远去母不自堪也。即日素食,仰天而誓,冀复生还见母,有如不生还见母,终身不复饮酒食肉。既及戍所,久益颠沛艰难,而持行愈砺,恒曰:“吾不孝,不获侍吾母,又可倍其教而贻其忧乎?”戍之长官察其贤,皆礼重.之,遣子弟从之学问。有过爱之,且醴馔强进之者曰:“非饮食莫养身体,爱身即爱母矣。”不听,而泣下潸然,酸楚不已,左右皆为感动。盖其心旦暮动息,无斯须不在母侧。后二十有七年,竟以公命得过家省母。时其母已七十余,尚康宁无恙。母子相见,欢如更生焉。《书》有之,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夫惟欲之出乎不善者,不可以望得于天,苟善矣,无弗得者,伯玉是已。无几,伯玉以疾卒于家,永乐乙未十一月也,享年四十有九。
- 2 -
伯玉自幼嗜学,博涉书史,喜为歌诗。而性耿介,不肯枉己徇人。急人之急,虽处穷厄,.屡掷所有济人匮乏。其子仪,永乐乙未进士。仪卜其卒之明年某月,葬于乐安之某乡某原。先事奉状请余铭,余既得其行,又考知其世,为之铭。
(选自《东里文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孝可以通天地,格鬼神 .C.又可倍其教而贻其忧乎 .D.不肯枉己徇人 .
格:感通
B.岂以其道虽易实难而由之者鲜与 由:践行 .
倍:增加 徇:顺从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萧伯玉幼年丧父,十多岁时就亲自承担官府的徭役远走京师,二十岁因受到别人牵累被贬谪到万里之外的东海戍守。
B.萧伯玉贬戍远地,越是颠沛艰苦的环境,他越严格坚持自己的操守,戍地的长官很看重他的贤能,派遣子弟跟他学习。
C.在被贬二十七年后,萧伯玉被允许回家看望母亲,母子团聚,作者认为这是老天对像萧伯玉这样的善人的回报。
D.萧伯玉的儿子萧仪在萧伯玉去世后第二年将他安葬到故乡,在安葬之前将他生前的事状交给我,托我写墓志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男子出门行四方,惟大人善自怡,勿以儿故戚戚自损。(4分)
译文: (2)急人之急,虽处穷厄,屡掷所有济人匮乏。(3分)
译文: 9.萧伯玉的孝道表现在哪些行为上?请简要概括。(3分)
答: 三、古代诗歌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关山月 李咸用
离离天际云,皎皎关山月。
- 3 -
①
羌笛一声来,白尽征人发。 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 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 何当胡无人,荷戈朝凤阙。
【注】 ①关山月:乐府旧题。②朝凤阙:原为汉代宫阙名,这里借代皇宫、朝廷。 (1)“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四句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分)
答: (2)这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试简要分析。(6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_______,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节选)》] (4)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8)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特色专项训练(三)
1.解析:选B。死水一潭:比喻死气沉沉,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死气沉沉:形容气氛沉闷,没有生气。也形容人精神消沉,缺少活力。根据语境“社会体制却是僵化的”应该选择前者。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如束缚手脚。 制约:受环境制约,是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如互相制约。根据后文中“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切都是设定好的”推测,应该是“束缚”。
- 4 -
②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这两个词语区别不大,按部就班强调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缺乏创新。墨守成规多指不敢勇于创造。依据语境“这种‘有序’社会”,应选择“按部就班”。
2.解析:选B。通读所给文段和六句话可知,整个语段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发展要讲节奏,后一部分说发展要讲成本。横线前的语句先是总说“发展要讲节奏”,然后举自然界的事例予以说明,所给六句话中②③⑤与“节奏”有关,应放在前三空,据此排除A项。③是“该发芽时发芽,该结果时结果”的结果,应放在第一空,据此排除D项。⑥是对①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具体解释,故①在⑥前,据此排除C项。
3.解析:选A。①中歌咏的人物都是王昭君;②中歌咏的人物都是诸葛亮;③中前句歌咏的是贾谊,后句歌咏的是屈原;④中歌咏的都是杨贵妃;⑤中前句歌咏的是周瑜,后句歌咏的是项羽。
4.解析:选D。先找出两段文字中能体现作家和批评家关系的关键词,例如第一段,“敌人”“吵架”“关系有好有坏”“有价值有用的”,第二段中,“夫妻”“吵”“黏”等,可得出作家和批评家对立又依存,批评家可以促进作家的创作。
5.解析:选A。首先要明确漫画的内容,这幅漫画中主要有两个人,这两个人把树枝当作树苗栽到土中,然后分析这种做法的正误,或者是漫画作者的情感态度,是讽刺,还是赞扬。显而易见图中的做法应是不正确的,漫画作者的情感应是讽刺的,讽刺了弄虚作假、应付了事的行为,由此排除D项。B项,“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树”,这一说与图中的“树枝”不合,排除。C项,“种了这么多”与图中所栽的“树枝”不符,排除。故应选A项。
6.解析:选C。C项中的“倍”是通假字,通“背”,是“违背”的意思。要善于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解决书外问题。如《鸿门宴》中“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也是这样的用法。
7.解析:选C。“被允许回家看望母亲”错,原文表述是“竟以公命得过家省母”,意思是因为公务才得以回家,而不是专门回家。
8.(1)儿子出门行走四方,希望母亲大人好好自我保养,不要因为儿子的事情伤心难过而损害身体。
(2)他把解决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急务,即使处在艰难困厄的境遇中,也多次拿出自己的所有去救济别人。
9.解析:题干的重点是“孝道”和“行为”,即要从语段中找出体现萧伯玉孝顺的行为。表现萧伯玉孝道的内容在第二段,从“能服母之教以有立”“不以公事忧其母”“虽外为好言壮色以宽母意,实中心悲念远去母不自堪也”“不生还见母,终身不复饮酒食肉”等语句可以看出他的孝道。
答案:服从母亲的教诲;不因公事让母亲担忧;离开母亲之前忍住内心悲伤,宽言安慰
- 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