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48. 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工人的( )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 D、物化劳动
49.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
A、在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无关 B、在流通领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D、既在生产领域,又在流通领域
50. 资本从本质上说是( )
A、生产中的机器设备 B、流通中的商品货币
C、银行中的货币存款 D、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51.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 )
A、采用先进技术 B、 贱买贵卖
C、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全部部价值 D、 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52. 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C、工人工资的高低 D、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53. 资本的最初形态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 )
A、厂房 、设备 B、原材料 C、劳动力 D、货币
54. 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
A、c+c B、c+v+m C、v+m D、c+m
55. 资本主义社会相对工资变化的趋势是( )
A、上升 B、下降
C、与名义工资变动的趋势一致 D、与实际工工资变动的趋势一致
56. 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单个资本生产规模属于( )
A、资本积聚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垄断
57. 、某资本主义工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月
工资总额为5万元,则该厂资本家每月获剩余价值( ) A、5万元 B、10万元 C、30万元 D、60万元
58. 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B、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59. 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 )
A、 是由工人创造的 B、 是由资本家创造的
C、 并不仅仅是由工人创造的 D、 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造的
60. 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被称为( )
A、 有形损耗 C、 精神损耗
B、 实物补偿 D、 价值补偿
61.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依据是( )
A、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62. 资本积累是( )的源泉。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既是简单再生产又是扩大再生产 D、资本集中
63. ( )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A、资本 B、剩余劳动 C、货币 D、剩余价值
64. 资本积累就是( )。
A、资本的原始积累 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社会财富的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积累D、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65. 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是( )。
A、为了扩大再生产 B、竞争
C、价值规律的作用 D、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
66.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 )。
A、简单协作的再生产
B、产值和产量增加缓慢的再生产
C、生产过程在原有规模上不断重复的再生产 D、断断续续的再生产
67.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B、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
C、由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由价值构成决定而又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68.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 )。
A、劳动者和科学技术的结合程度
B、各企业手工操作与自动化之间的量的比例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D、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所必须的劳动力之比
69.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比是( )。
A、资本的技术构成 B、资本的价值构成
C、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 D、资本的有机构成
70. 潜在形式的过剩人口主要是指( )。
A、大城市中的失业人口 B、过剩的农村人口
C、城市中的在业人口 D、城市中时而就业时而失业的人口
71.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一般意味着( )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增加。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72. 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一般意味着( )。
A、每个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更多 C、每个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不变
B、每个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更少 D、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
73. 在考察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中,厂房是( )。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不变资本 D、可变资本
74.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
A、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B、资本额逐渐增大 C、扩大再生产
D、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再去剥削工人创造的更多的剩余价值
75.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 )。
A、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 B、资本家的财富积累 C、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D、剥夺者被剥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
76.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由于( )。
A、劳动力人口太多
B、劳动者人口相对于资本的需求太多了 C、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
D、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太先进和自动化程度太高
77.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 )。
A、资本家必然要进行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 B、资本积累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必然性
C、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然性 D、剥夺者被剥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78.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 )。
A、社会资本普遍增大 B、个别资本增大 C、剩余价值率提高 D、剩余价值率降低
79.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A、私人劳动同社会劳动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内生产的有组织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80. 资本积累的数量最终取决于( )。
A、资本家省吃俭用 B、资本家的意志 C、积累基金和资本家消费基金分割的比例 D、剩余价值的数量
81. 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销售阶段 C、萧条阶段 D、生产阶段
82. 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目的在于揭示( )。
A、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C、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83. 产业资本循环顺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
84. 资本集中( )。
A、是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C、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
B、是通过合并中小资本实现的 D、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5. 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86. 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
A、生产各种使用价值
B、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 C、生产剩余价值 D、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87.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对( )的构成的划分。
A、货币资本 B、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 D、生产资本
88. 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以( )为依据。
A、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B、资本的不同部分的物质要素不同 C、资本的不同部分价值的周转方式不同 D、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的方式不同
89. 商品资本的职能本质上是( )。
A、完成“惊险的跳跃”,把商品卖出去 B、进行物质补偿 C、收回商品中包含的价值 D、实现剩余价值
90. 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售卖阶段 D、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
91. 商品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是( )。
A、 W B、 G C、 W’ D、 G’
92. 能带来剩余价值的资本运动是指( )的运动。
A、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固定资本
93. 货币资本循环形式产生的假象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