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服从,而是主动地服从、有条件地服从;③在同一管理客体中,人与其他组成要素,如物质要素、资金要素、时间要素等相比,始终处于有意识的主动支配的地位,因而是管理成败的决定要素。
作用(三个方面六种身份):(1)管理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2)反馈信息的原发者和传递者。(3)管理文化的创造者和体现者。
07.作为管理客体的经济系统的共有经济规律(P54)
共有经济规律是指在一切社会形态或几个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的经济规律。属于这类经济规律的主要有: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②价值规律。除以上两条外,还有许多共有经济规律,如经济发展中的平衡与不平衡规律、物质利益规律、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时间节约规律、供求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经济规律等。
08.管理目标及其作用与制定原则(P60-61,63-66)
管理目标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中,用合理科学的管理措施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包括双重内容:一是预期结果,二是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
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它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有:(1)凝聚作用。(2)导向作用。(3)激励作用。(4)评价作用。
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要坚持正确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科学预测的原则;民主参与的原则;方案选优原则;信息反馈原则。
09.实行目标管理(P68-69)
目标管理简称MBO,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现代管理方法。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
目标管理的主要特点: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激励全体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本单位的目标制定,并在目标的实施中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地完成本职工作所承担的目标任务,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这是一种建立在职工能力充分开发基础
5
上的,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方法。
仅以目标的实现来说,这种方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进行目标分解;(2)制定相应对策;(3)进行目标协商;(4)明确目标责任;(5)编制目标展开图;(6)重视目标成果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定目标的完成程度,评定目标的复杂难易程度,评定完成目标的主要努力程度)。
10.目标管理与传统的计划管理有何区别(P72)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计划管理是由计划部门自上而下下达计划指标,而目标管理在目标分解中,必须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目标协商。(2)计划管理一般强调计划的执行和组织实施,即强调“要我干”,而目标管理则把目标的完成看成是一种承诺的责任,实行自我控制,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3)计划管理的结果只可能是任务的完成和指标的实现,而目标管理则能达到任务完成和自我实现的结合,因而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心理上的满足,并由此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11.管理信息的特征(P75-76)
①有用性;②综合性;③经济性;④共享性。 12.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P76-77)
从管理系统的角度看,信息是管理的基本构成要素,又是系统中各要素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的介质。从其具体形态来看,无非是人、财、物、信息四大要素。这是因为:
第一,管理主体是由人构成,而人之所以成为管理主体,主要是因为他持有某种管理权力、怀有某种管理目的并形成了某种管理行为或职能。
第二,管理客体一般是由人、财、物构成,但是它们之所以成为管理客体,主要是因为与管理主体发生了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第三,管理环境,实际上是指管理系统以外的系统。之所以把它作为管理的要素,主要是因为它必然要对管理系统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各种信息的
6
交换关系。
(三)管理观念
01.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P92-96)
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具体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1)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因此在任何管理中都要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根本手段。
(2)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最高追求目标。因此,管理中要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目的,从而纳入管理要追求的最高目标。
(3)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既包括管理客体的“人”,也包括管理主体的“人”;既包括作为个体的“人”,也包括作为群体的“人”、组织的“人”乃至社会的“人”。因此管理中的人本观念是指所有与管理活动有关的、涉及人的各种存在方式的、整体的人本观念。
(4)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人在需要和本性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之点。因此,在管理人本理论的研究中,各国之间既可大胆借鉴,也不能照抄照搬。
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既是由管理要素构成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管理目标的不断实现所决定的。
(1)在管理客体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作为管理客体的要素有人、物质资源、科技、信息、时间、空间、观念等,其中人是最活跃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
(2)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在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管理主体是管理目标的提出者,管理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和人员选拔配备者,
7
这就决定了管理者也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主导者。因此,管理者素质的高低至关重要。
(3)人与人的关系是管理众多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在管理活动中要处理众多关系,诸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人财物的关系等,其中最主要的关系,起决定性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
(4)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根本目的。把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作为管理活动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这是在任何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观念的最根本原因,也是管理的人本观念最核心的内容。
(5)从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看,以人为本是各管理流派殊途同归的共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成为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主流。
02.管理的人本观念的主要表现(P96-99)
管理的人本观念既有深刻的内涵,也有丰富的外延。仅从一般意义来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就是在观察任何事物,处理任何事情,解决任何问题时,都把人的因素看成是首要因素、关键因素、决定性因素,既不是重物不重人,更不是见物不见人)。(2)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人才乃是人的因素之中的栋梁之才,是人的因素中最有活力、最具创造力、凝聚力和带动力的因素。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是统一的,这是因为知识是人才的基础,人才又是知识的人格化)。(3)以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目标的观念(马克思指出,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一般要经过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人的发展表现为对人的依赖性;第二阶段,人的发展表现为对物的依赖的基础上的人的独立;第三阶段,人的发展表现为在个人能力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树立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管理观念,一方面要把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管理的最高追求目标,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其实现的历史性);(4)“人和第一”的观念。
03.树立人本观念的主要途径(P100-102)
(1)把管理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任何管理制度,制定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