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阅读专项:说明文语言评析+20篇阅读理解题和答案
生命与气候
①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主要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到处都是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所以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21教育网21cnjy.com
③但是,植物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未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21·cn·jy·com21·cn·jy·com
④动物又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物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而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www.21-cn-jy.com
⑤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再次反击,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⑥过去约4000万年来,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⑦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早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www-2-1-cnjy-comwww-2-1-cnjy-com ⑧也许,地球上的整个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
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在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参与其中了。2-1-c-n-j-y2-1-c-n-j-y
第⑧段中的加点词“也许”可以删去么?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能删除。“也许”表估计、推测,表明下文的结论是作者的一种推断,还未经科学证实,若删去,原本的预测就变成了对于现实的描述,并不符合文章的科学性。此外,用这个词语也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1cnjy.com2·1·c·n·j·y 答案点拨:这类题目统称为说明文语言评析题,是说明文四大考察点之一。题目有以下几种类型。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改变需要从文意和说明文语言要求两方面作答。2·1·c·n·j·y21教育网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联系文章内容作答)。(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本文中是第三类题目,考察限制性词语的作用,从四个方面依次作答即可。
二、选择题
2.
我是吴宓教授
①
①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很快,讲义写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列出参考书、著作、出版社、出版年代等。学生上课前偷看,发现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②课堂上的吴教授,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就走上讲台。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而且开讲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讲到得意时,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地面。
③课堂上这番潇洒,是吴宓花了苦功夫才换来的。半夜时分,别人都睡下了,室友经常看见他埋头备课。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没醒,他已经在“室外晨 xī 微露中”反复诵读。 ④他就像是一座钟。他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像印刷的一样整齐。这位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后来大名鼎鼎:钱钟书、曹禺、吕叔湘……与他们相比,老师吴宓一度不.
那么出名。
⑤比起教学上的一丝不苟,学生们更爱回忆吴宓课下的关爱。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⑥这位教授经济并不宽裕,他身上的长衫年岁太久,磨损得布纽扣都要掉了,也舍不得换。但他却很舍得请学生吃饭。每次在小馆子里坐下,他都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估量口袋里的钱够用,这才交给跑堂的。
⑦可惜,到这一生要结束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当老师了。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弱的吴宓回到老家,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我还可以讲课。”
⑧没有人记得他的教授身份,除了他自己。据说,弥留之际,他不停地喊着:“我是吴宓教授。”
【注】①吴宓(mì)(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学者、诗人、教育家。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大名鼎鼎( ) .
2.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① 勤奋 ③ 关爱学生 3.文段⑤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品味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1)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2)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弱的吴宓回到老家,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我还可以讲课。” ..
5.仔细阅读第⑧自然段画线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晨xī( )
具体表现 讲课时不看资料,所有内容脱口而出 ② 批改学生作业,字迹工整 ④ 吴宓教授的特点
1.dǐng 曦
2.①潇洒(或功底深、才华出众)②半夜备课,早起诵读③一丝不苟(或认真、负责)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