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师大版数学小升初模拟试卷
一.判断题(共7小题)
1.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判断对错) 2.两个相关联的量,不是正比例就是反比例. (判断对错)
3.8:15比的前项加上16,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加30. .(判断对错) 4.2007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判断对错)
5.(18×5)+(36÷12)去掉括号后,结果不变. (判断对错) 6.任何一个自然数的倒数都比它本身小(0除外). (判断对错) 7.算式4300÷200与430÷20的商与余数是一样的. (判断对错)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8. ÷40=0.3: = :16= %=0.375.
9.1800平方分米= 平方米;4000平方米= 公顷;72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横线上最大能填几? 48 468≈49万 565050>5 5049 11. : =
65 774≈65万 29 678≈30万
35 0730085≈35亿 2 0700494≈3亿
=80%= ÷40= (小数)
12.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60,且这两个数不为4和60,这两个数是 和 .
13.长方形的 两条边互相垂直.
14.照下图的样子,可以从一张长方形纸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长方形纸的长是20厘米,宽是15厘米.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 厘米,剩下的长方形纸片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15.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6000元,若以九折出售,仍可获利8%,则该笔记本电脑的进价是 元.
16.有120吨货物,每次运的吨数和运的次数成 比例. 17.一种运动鞋优惠两折后的价格是160元,原价是 元. 三.选择题(共6小题)
18.如图中的阴影部分用百分数表示是( )
A.30% B.40% C.50% D.60%
19.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做4小时完成,徒弟单独做5小时完成,师傅每小时工作量比徒弟每小时工作量多( )%. A.5
B.20
C.25
D.45
20.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到它的,比值就( ) A.缩小到它的 C.扩大8倍
21.将数A分解质因数是A=2×3×5,那么因数有( )个. A.3
B.5
C.6
D.8
B.扩大2倍
22.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摆出一个( ) A.正方体
B.长方体
C.圆柱
D.球
23.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2米,第二段占全长的,那么( )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两段一样长
D.无法确定
四.解答题(共3小题) 24.直接写出得数.
÷3= ÷
=
×15= ﹣+=
5÷= ×+×=
25.求未知数x ①x﹣25%x=4 26.计算: 1997÷1997
+1÷1999=
②4:=x:
③
=
.
÷×11×3003=
五.应用题(共2小题)
27.一个长方体油箱的底面是周长为20分米的正方形,高是8分米,制作这个油箱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28.求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单位:分米)
六.应用题(共3小题)
29.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两城同时相对开出,在甲车比乙车多走24千米时,两车还相距190千米,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8:7,求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30.一个打字员打一篇稿件.第一天打了总数的25%,第二天打了总数的40%,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打6页.这篇稿件有多少页?
31.元旦期间李阿姨趁着有促销活动,先后两次到星光商场买东西.第一次只买了一个书包花了360元,第二次只买了一件大衣花了460元.
星光商场“元旦”促销活动一次性购物不超过500元,享受九折优惠;一次性购物超过500元但不超过800元,享受八折优惠;一次性购物超过800元,一律六折. ①李阿姨购买书包的原价是多少元?
②在促销活动期间,李阿姨如果同时购买这两样东西,应付多少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判断题(共7小题)
1.解: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但是本题中没有说明这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是直角梯形,所以不一定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故答案为:×.
2.解: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关系;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关系;如果不符合以上两种情况,则不成比例;所以本题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一定成反比例,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解:8:15比的前项加上16, 由8变成24,相当于前项乘3;
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该乘3,由15变成45,
相当于后项加上:45﹣15=30,所以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4.解:因为2007÷4=501…3, 所以2007年是平年,
因为365÷7=52(个)…1(天), 所以2007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答:2007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故答案为:×.
5.解:(18×5)+(36÷12) =90+3 =93
去掉小括号后变成: 18×5+36÷12 =90+3 =93
计算的结果都是93,结果不变,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