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习字本上练习写1——5
第5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8页例5,课堂活动第4、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1—5的认识
2、初步感知1—5各数的联系,变化,感悟数序 3、初步学会用手指比,划,涂,写1-5
4、操作分小棒,亲身体验探索数的分解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操作分小棒,亲身体验探索数的分解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数1—5
二、在习字本上练习写数字1—5。 三、教学例5
用5根小棒分成2堆,看谁的方法多。
1、动手操作:4人为一组,用5根小棒分成2堆,看谁的方法多。 2、小组交流。 3、出示课件演示。
4、指导学生一边看课件演示,一边说说5的组成和分解。 5、完成书上填空。 四、课堂练习。
1、完成填空,并说一说他们的组成和分解。 2、分一分,填一填。并说一说他们的组成和分解。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第6课时 0的认识
教学内容: 0的认识,第10页例1——例3,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0 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正确书写0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教学例1 出示课件
1、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图片,并说说图中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自由说。 学生交流汇报:
2、小朋友一个气球也没有了,用什么表示?
学生汇报: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 4、问:这里用0表示什么? 学生思考: 学生交流汇报:
5、出示课件:0表示一个也没有 6、巩固练习
(1)、说一说,写一写。 (2)、数一数,写一写。 三、教学例2 出示直尺图
观察:直尺上有什么?0在什么地方?0 在直尺上表示什么?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直尺上开始这一段叫起点,用0表示,也就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0?课件展示。
议一议: 0还可以表示什么? 小结:0的含义: 1.表示什么也没有。
2.这些0占一个数位,和其他数字共同组成数值。 3.表示起点、开始。
4.温度计上的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 五、教学例3 1、老师示范书写0 2、学生书空 五、课堂活动
老师出示放大的方格图、引导学生认识方格,0在这里表示什么? 从左往右数,你发现了什么? 还可以怎样看?
老师: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依次多1,从右往左,依次少1
第7课时 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正确使用 2、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辨证唯物思想。 教学重难点:
比较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课件情景图
美丽的春天到了,花园内开了许多美丽的花,花儿真镁,引来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瞧,谁飞来了?
你能用那些数字表示图中的小动物和花?学生数老师填写。 学生用学具摆花儿和动物,并且比较多少。
小组交流后学生汇报自己的摆法和结果 怎样更容易看出物品的多少?
今天,我们要学会一个一个对着摆的方法来比较物品的多少? 二、探索 1、比较同样、多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花和蜜蜂,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蜜蜂的只数3,花儿的朵数也是3,3和3 同样多,我们就说3等于3,用3=3表示,中间的符号是等号,学生练习读并且书空
练习:老师摆4个圆,学生摆同样多的三角形,说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 你能在说一个几等于几的式子吗? 2、比较多与少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蜻蜓和蜜蜂,你发现了什么?
蜻蜓的只数是4。蜜蜂是3,4比3多,我们就说4大于3,写做4〉3,中间的符号是大于符号。学生练习读,并且书空。
一个一个对着摆蜜蜂和蜻蜓,蜻蜓4,3比4少,就说3小于4,写作3〈4,中间的符号是小于符号。 学生读并且书空 3、观察讨论
4〉3 3〈4,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蜻蜓比蜜蜂多,4大于3,蜜蜂比蜻蜓少,3小于4 花儿和蜻蜓的比较方法一样,你会吗?
练习:(1)摆3个圆,5个三角形,比较大小。 (2)游戏。同桌互为一组,出手指比较大小。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课件中的巩固练习。
2、卡片游戏,出示10以内的数学卡片进行比较。 3、动手画一画,书上第14页3题 四、指导书写。
第8课时 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第13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 2、熟练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比较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学生认读“=、〈、〉”。 2、练习写“=、〈、〉”。 二、教学例3摆一摆,填一填。 1、出示课件
2、指导学生看课件图,说说图中的内容。 3、说说比较的方法
4、说说5和3交换位置后他们之间的符号发生了什么变化? 5、完成填空。 6、动手操作:
(1)摆2个三角形,5个圆,比较大小。 (2)游戏。同桌互为一组,出手指比较大小。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件巩固练习。
第9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4页——15页第1——8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巩固掌握比较的方法
2、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 ○ 比●( ) 2(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