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时达标训练(十四) 群落的演替
【基础题组】
1.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是( )
A.裸地形成→生物侵入、定居及繁殖→环境变化→物种竞争→群落稳定和平衡 B.环境变化→裸地形成→生物侵入、定居及繁殖→物种竞争→群落稳定和平衡 C.裸地形成→生物侵入、定居及繁殖→物种竞争→环境变化→群落稳定和平衡 D.环境变化→裸地形成→物种竞争→生物侵入、定居及繁殖→群落稳定和平衡 2.下列属于初生演替的实例是( ) A.苔藓→地衣→草本植物 B.地衣→草本植物→苔藓 C.地衣→苔藓→草本植物 D.草本植物→苔藓→地衣
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4.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5.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6.关于弃耕农田和裸岩上的演替,说法正确的是( ) A.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B.裸岩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C.这两种演替过程完全相同 D.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 7.(2016·揭阳检测)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一定能形成森林 B.演替过程中,因灌木较为高大而取代草本植物 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8.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过去的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现在黄沙满天,水土流失的现状是人类过度破坏群落结构导致群落退化的结果
B.人类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植树等手段加速次生演替的步伐
2
1
C.我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有利于群落演替的进行 D.在沙漠上不能演替出稳定的群落
【能力题组】
9.下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 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10.(2016·苏州高二检测)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中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11.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12.(2016·泰州高二检测)某农田弃耕后发生了一系列演替,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优势植
2
1
物和常见植物记录见下表。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弃耕年数 0~1 1 2 3 5~10 50~150 优势植物 马唐草 飞蓬草 紫菀 须芒草 短叶松 栎等硬木树 其他常见植物 豚草 豚草 火炬松 山核桃 A.在演替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物种,并取代原有的物种 B.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 C.群落演替使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D.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比较缓慢
13.有一片长有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逐年对两个树种的存量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记作C,作出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 (2)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
(3)在a年的优势种是__________,在d年的优势种是__________。排除气候条件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可能是随着单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________,使之反而适合后一种群的生存需求。
(4)以上说明,生物群落__________,它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________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________,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
14.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 (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渡为灌木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________。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研究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群落类型 Ⅰ:撂荒7年的次生林 Ⅱ:25年的次生林 Ⅲ:50年的次生林 Ⅳ: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 树种数量 平均胸径(cm) 平均高度(m) 22 81 96 128 8.7 10.4 11.8 13.7 6.3 8.4 9.2 10.5 分析上表可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
(3)在调查面积能代表森林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的前提下,科研人员采用________法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不同环境群落特征各异,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对同一环境中的资源需求类型或需求量相近)变化进行分析,其结果见下表:
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0.124 0.125 0.148 丁香 1 0.834 0.761 油松 1 0.884 刺槐 1 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种间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造成种间竞争激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即可)。
15.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绘制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坐标曲线图。
(4)下图是1963~200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