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十四) 群落的演替 Word版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5:07: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

课时达标训练(十四) 群落的演替 参考答案

1.解析:选A 环境变化是该群落演替的一个重要原因,使群落结构向复杂的方向进行,并依次经过了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衡阶段和相对稳定阶段。

2.解析:选C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开拓者是地衣,地衣能为苔藓提供可生存的基本营养。

3.解析:选D 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A正确;在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是因为优势种群发生替换而发生演替,B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为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和森林六个阶段,C正确;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因此人类可以使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错误。

4.解析:选C 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所需时间短。在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而不是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也存在竞争现象,但不明显;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容易形成森林。

5.解析:选A 甲地原有植被虽因火灾毁灭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在这个地方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虽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在乙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两地演替类型不同。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发生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乙地发生初生演替,在火山岩上首先出现的是地衣,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以分解火山岩表层,形成细小颗

2

1

粒,为苔藓提供了可以附着生长的一层土壤。自然演替的结果是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关系越来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来越强,对能量的利用率越来越高。

6.解析:选D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除了群落内部的环境变化、外界环境的变化等,人类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

7.解析:选A 弃耕的农田只有在气候、水分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森林。 8.解析:选D 群落的演替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行的,如果人为因素破坏群落结构而且程度很大时群落就难以恢复,甚至退化;另一方面人类也可以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加速次生演替的速度,或改变演替的方向;我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能使群落尽快恢复并按自然演替规律进行,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沙漠地区也可演替成稳定的群落。

9.解析:选D 珊瑚礁上发生的演替是在原有的条件下发生的演替,原有条件就含有鱼类等生物,所以发生的是次生演替;珊瑚礁是鱼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它的体积增加导致鱼类等生物的丰富度增加,从而为鱼类等生物提供了更复杂的生存空间;三条曲线的变化过程趋势都是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的过程。

10.解析:选C 乙的物种丰富度从0开始,故乙是初生演替,而甲是次生演替。气候适宜的情况下,甲、乙均可演替为森林,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11.解析:选B 移栽植物能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项错误;移栽植物能为动物提供生存的环境,故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预期的结果,B项正确;边坡甲上可能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而自然长出乔木,C项错误;群落演替不会随时间延长而一直逐渐加剧,D项错误。

12.解析:选A 在演替过程中是优势种的取代,不是物种的取代,A项错误;表中信

2

1

息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植物阶段→灌木植物阶段→森林阶段,说明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B项正确;群落演替,使得物种组成越来越复杂,优势植物越来越高大,使得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C项正确;表中信息显示: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时间较长,速度较缓慢,D项正确。

13.解析:对于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具有竞争关系的马尾松和山毛榉的存量来说,其比值C>1,则马尾松占优势;C<1,则山毛榉占优势;C=1,则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

答案:(1)0~e (2)b~c (3)马尾松 山毛榉 环境 (4)不是一成不变的 减少 兴起 14.解析:(1)群落演替的过程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研究群落要研究物种的丰富度和群落的结构,不同地段是水平上的差异,而不是垂直结构。(2)从撂荒7年到150年的近天然林中树种数量由22种达到了128种,植物平均胸径和株高均呈上升趋势。(3)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用样方法,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刺槐和油松资源的重叠系数最大为0.884,所以两者的竞争最大;阳坡光照充足,能够满足较多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需,但水分、无机营养等相对的少一些,所以物种间竞争比较激烈。

答案:(1)群落的演替 物种丰富度 群落的水平结构 (2)①随着次生演替的进行,次生林的恢复是向着物种数量的增加、林木不断生长的方向进行的

②在次生演替的前50年内,群落内树种种类增长比较快,而50年~150年之间次生林群落植物增长的速度放缓

(3)样方 油松和刺槐 阳坡受强光照的影响,温度较高,水分流失较快,造成耐旱植物间水分竞争激烈

15.解析:(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总初级生产量还是净初级生产量都不是从0开始的,所以该演替为次生演替,且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2)表格中数据表明,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利用率逐渐升高。(3)画曲线时,首先要计算出呼吸量(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然后根据计算的数据找点连线即可。(4)从坐标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逐渐增加,达到一饱和值后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答案:(1)次生演替 逐渐增加 (2)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利用率升高(或呈正相关)

(3)(提示: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描点并连线)

2

1

(4)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是逐渐增加的,最终趋于稳定

2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十四) 群落的演替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yu4k7m49855t2h95x553fre38hic9011bc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