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页 共 47 页
光形态建成:光对植物生长、分化和发育的影响控制作用称光的形态建成。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日照长度发生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诱导:植物只要得到足够日数的适合光周期,再给予不合适的光周期条件
仍可开花,这种现象叫做光周期诱导。
光周期对花性别分化的影响:
A 长日植物予以长日照有利于雌花形成,反之利于雄花形成; B短日植物给予短日照有利于雌花形成,反之利于雄花形成;
C日中性植物给予短日照有利于雌花形成,给予长日照有利于雄花形成,
园艺植物光周期的应用:
(1)引种:短日植物从北方向南方引种,将提前开花,如需要收获果实或种子,
应选择晚熟品种;如从南方引种到北方,应选择早熟品种。
(2)控制植物提早或延迟开花:如短日植物菊花,长日植物杜鹃、山茶等。 (3)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或抑制花芽分化等。
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特点,可将其分为:水生植物、旱生植物和中生植物。
对于蔬菜作物:
① 西瓜、甜瓜和南瓜等:根系强大,叶子有缺刻,能减少水分的消耗,抗旱能力较强;
②洋葱、大蒜等:根系不发达,但叶片水分散失少,栽培上对水分要求不高; ③茄果类和豆类:根系不如西瓜、甜瓜强大,但比黄瓜及白菜的根系较深,对水分的消耗中等,吸收水分的能力也中等。
④黄瓜、白菜及绿叶蔬菜:它们的叶面积大,根系又不十分强大,要求土壤和空气湿度较高,在栽培上要经常灌水
⑤水生蔬菜:由于长期生长在水的环境中,根的吸收能力很弱,根系不发达。一旦缺水,很快就会萎蔫枯死。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供应不足最为敏感、最易受到伤害的时期。 水分临界期一般在新枝生长期、花芽分化期及果实膨大期。
需水临界期:新梢生长期温度急剧上升,枝叶生长迅速旺盛,需水量最多,对缺水反应最敏感的时期。
影响水分吸收与散失的因素?
1).影响水分吸收的主要因素:
A 影响水分吸收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特别是土温。土壤温度低,会降低根系的吸水能力。
B 土壤通气不良,土壤空气成分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不足,以及土壤中溶液浓度过高等因素都会影响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C 水分灌溉到土壤中,除园艺植物直接消耗外,还有一部分通过土壤蒸发、土表的径流与渗漏、以及杂草、竞争性吸收而损失。 2).水分的蒸腾和蒸发:
土壤中水分散失的途径,有土面的蒸发和叶面的蒸腾两种。叶面蒸腾分角质层蒸腾与气孔蒸腾两种,水分以气孔蒸腾为主。
第 17 页 共 47 页
第 18 页 共 47 页
土壤温度低,会降低根系的吸水能力?
原因:①在低温条件下,根系中细胞的原生质粘性增大,使水分子不容易透过原
生质,减少了吸水量;
②低温也会降低土壤中水分自身的流动性,造成水分子在土壤中扩散减慢;
③低温还会抑制根系的呼吸作用,减少能量供应,从而抑制了根系的主动吸水过程。
叶面蒸腾分:A角质层蒸腾B气孔蒸腾
旱害:是指土壤缺乏水分或者大气相对湿度过低对植物造成的危害。
旱害可分为三种:
A 土壤干旱(土壤中可利用水分缺乏,植物根系吸水困难,大致体内水分严重缺
亏,正常生命活动受到影响,生长缓慢甚至停止)
B大气干旱(由于高温强光作用,大气相对湿度过低,低于10%~20%,导致植物
蒸腾强烈,失水量大于根系的吸水量而造成的水分缺亏)
C生理干旱(由于土壤温度过低、土壤盐离子浓度过高、土壤缺氧或土壤存在有
毒物质,使根系正常生理活动收到影响,不能吸水而导致植物发生干旱的现象)
抗旱性:植物对旱害的抵抗能力称为植物的抗旱性。
萎蔫分为A暂时萎蔫B永久萎蔫 萎蔫:植物受到干旱胁迫,细胞失去紧张度,叶片和幼茎下垂的现象。
暂时萎蔫:夏季炎热中午,蒸腾强烈,水分暂时供应不足,叶片与嫩茎萎蔫。到
夜晚蒸腾减弱,根系又继续吸水,萎蔫消失,植株恢复挺立状态,这种萎蔫称暂时萎蔫。
永久萎蔫:土壤无水分供应植物,引起植株整体缺水,根毛损伤甚至死亡,即使
经过夜晚水分充足供应,也不会恢复挺立状态,这种萎蔫称永久萎蔫。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生理伤害:
A脱水破坏了膜上脂类双层分子的排列,细胞质膜的透性增加,导致细胞溶质外渗;
B原生质脱水破坏了植物的正常代谢过程。它使得光合作用剧烈下降,使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减弱,而分解作用加强;
C它还破坏核酸的正常代谢。总之,细胞脱水对代谢破坏的特点是抑制了合成代谢而加强了分解代谢。
繁殖:植物在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必然通过一定的方式,从它本身产
生新的个体来延续后代。所以植物产生新个体的现象就称为繁殖。 生殖:以生殖细胞发育成为下一代新个体的方式。
园艺作物营养繁育方法:
1).扦插繁殖 2).压条繁殖
3).分生繁殖 4).嫁接繁殖 5).微体繁殖
第 18 页 共 47 页
第 19 页 共 47 页
有性繁殖含义:种子的形成需经过一个有性的过程:双受精后,合子发育成胚,
受精的极核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最后形成种子。 种子繁殖的一般程序:采种→贮藏→种子活力测定→播种→播后管理
种子繁殖的特点与应用?
1).种子繁殖的优点
①种子体积小,重量轻,在采集、运输及长期贮藏等环节上简便易行。 ②种子来源广,播种方法简便,易于掌握,便于大量繁殖。
③相对于营养繁殖苗,实生苗根系发达,特别是主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寿命较长。
④相对与营养繁殖苗,对环境适应性强,抗逆性能优⑤种子本身不带病毒(virus)。
2).种子繁殖的不足 ①木本的果树、花卉及某些多年生草本植物采用种子繁殖开花结实较晚。存在童期。
②非人为控制下形成的种子,后代易出现变异(性状分离),失去原有的优良性状。在蔬菜、花卉生产上常出现品种退化问题。
③不能用于繁殖自花不孕植物及无籽植物,如葡萄、柑橘、香蕉及许多重瓣花卉植物。
3).种子繁殖的主要用途:
①大部分蔬菜、一、二年生花卉及地被植物用种子繁殖生产种苗。 ②实生苗常用于果树及某些木本花卉的砧木。
③杂交育种必须通过种子繁殖,并且可以利用杂交优势获得比父母本更优良的性状。
种子含水量=干燥前供检种子质量-干燥后供检种子质量/干燥前供检种子质量X
100%
种子净度:指纯净种子(即去掉杂质和废种子)的质量占供检种子总质量的百分
比。
种子纯度:即去掉非本品种种子。
千粒重:1000粒种子的质量(g/千粒)。 种子发芽率:是在最适宜发芽的环境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正常发芽的种子占
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比,反映种子的生命力。
种子发芽势:是指种子自开始发芽至发芽最高峰时的粒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
数。发芽势高说明种子萌发快、萌芽整齐。
种子生活力主要测定方法如下:
A. 目测法:直接观察种子的外部和内部形态,凡种仁饱满、种皮有光泽、剥皮后胚及子叶呈乳白色、不透明、并具有弹性为有活力种子,如种皮发皱、破损、色暗、种仁呈透明状或变色为失去活力,种仁变硬脆为陈年种子; B .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成红色的为有活力的种子
C .靛蓝染色法:完全不上色者为有生命力种子,染色或胚着色者是无生活力种子
种子寿命:是指种子生活力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所能保持的最长期限。
第 19 页 共 47 页
第 20 页 共 47 页
农业种子寿命:贮藏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种子能保持在母体植株上达到生理成熟
时的生活力,而且能长成正常植株的期限。发芽率远高于50%,甚至高达95% 。
种子的贮藏:
1)普通贮藏法(开放贮藏法)
2)密封贮藏法:是指把种子干燥到符合密封要求的含水量标准,再用各种不同的容器或不透气的包装材料密封起来进行贮藏的方法。 3)真空贮藏法 4)低温除湿贮藏法 5)超低温贮藏
种子休眠:有生活力的种子即使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仍不能发芽的现象。 ★种子休眠的原因: 1)种胚发育情况 2)种子后熟
3)种皮的不透水性 4)种皮的不透气性
5)种皮的机械作用 6)发芽抑制物质 打破种子休眠(播前处理)? 1.机械破皮
2.化学物质处理法
(1)无机化学药物:浓硫酸、硼酸、盐酸、碘化钾等(2)有机化学药物:秋水仙精、甲醛、乙醇、丙酮、对苯二酚、丙氨酸、谷氨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等等。
3.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法:
(1) 赤霉素:可以部分取代种子发芽对潮湿、低温的要求, (2) 细胞分裂素:对解除ABA抑制发芽的能力比赤霉素强得多,尤其对裸胚的
作用更强。 (3) 乙烯利
4.温度处理:变温处理:利用适当的低温冷冻处理能够克服种皮不透性,促进种
子解除休眠,加强新陈代谢,从而快速发芽。
5.层积处理:木本果树种子脱休眠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低温(≤7.2℃)处
理才能完成,称为层积处理。
6.气体处理法:
(1)氧气 通常提高氧气的浓度可以促进休眠种子的复苏,提高发芽能力。 (2)二氧化碳 种子萌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吸胀——萌动——生长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充足的水分(2)足够的氧气 (3)适当的温度 园艺作物种子发芽启示:
A多数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最低温度为0~5℃,低于此温度则不能萌发; B最高温度为35~40℃,高于此温度也不能萌发; C最适温度为25~30℃。
D一般来说,原产南方的作物,萌发所需要的温度较高一些; E原产北方的作物,萌发所要求的温度较低一些。
第 20 页 共 47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