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对产生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可能是NaOH还原Ag2O。实验及现象:向AgNO3溶液中加入________,出现黑色沉淀;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
(4)重新假设:在NaOH存在下,可能是NH3还原Ag2O。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现象:出现银镜。在虚线框内画出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取NH3的装置简图(夹持仪器略)。
(5)该同学认为在(4)的实验中会有Ag(NH3)2OH生成。由此又提出假设:在NaOH存在下,可能是Ag(NH3)2OH也参与了NH3还原Ag2O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①
有部分Ag2O溶解在氨水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证实假设成立,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HNO3清洗试管壁上的A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试纸变蓝 ②在NaOH存在下,加热促进NH3·H2O分解,逸出NH3,促使Ag(NH3)2+2H2O
+
Ag
+
13
【解题方法】探究类实验题的一般命题思路是: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验证方案→具体实施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能力考查点的设置上则可以考查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作出合理假设或猜想)、探究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结论)等。在知识点的涵盖上则既可以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可以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有关知识;而且符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方法上强调的“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概念。因此探究类实验题将会是2014年高考试题中的一个亮点。探究类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命题形式:探究化学反应机理、探究化学实验中的反常现象、探究对经典问题的质疑、探究未知物的成分、探究物质的性质、探究化学反应的条件以及探究化学反应的现象等等。
【变式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并且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某同学在以下探究碳酸氢钠的部分性质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异常现象,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探究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用品:碳酸氢钠溶液、玻璃棒、广范pH试纸、玻璃片等。
实验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该碳酸氢钠溶液的pH在7~8之间。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温度对碳酸氢钠溶液pH的影响
实验操作过程:该同学取少许上述碳酸氢钠溶液于试管中,对试管进行加热,并用广范pH试纸测定不同温度时溶液的pH。
实验结果:下表为该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并根据此实验数据绘制出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与溶液温度的
14
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温度(℃) pH 第1次 20 7.5 第2次 40 7.7 第3次 60 8.0 第4次 80 第5次 95 9.7 10.0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最好采用________加热(填加热方法),该同学在实验数据记录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发现问题:根据实验数据和图像,可发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的方法是取少许上述80 ℃时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若开始无气泡,过一会才有气泡产生,
15
2.为探究Fe(NO3)2等硝酸盐热分解的产物和产物的性质,某化学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性学习: [查阅资料]金属活泼性不同,其硝酸盐分解的产物也不同。 (1)K→Na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亚硝酸盐和氧气;
(2)Mg→Cu等较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NO2和O2; (3)Hg以后不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金属、NO2和O2。
△△△
2KNO3=====2KNO2+O2↑ 2Cu(NO3)2=====2CuO+4NO2↑+O2↑ 2AgNO3=====2Ag+2NO2↑+O2↑ [实验一]探究Fe(NO3)2热分解固体产物中Fe的价态。该小组的甲同学将分解后的固体产物溶于足量的稀H2SO4中得到相应两份溶液,并进行以下探究实验。
[提出猜想]
猜想一:Fe元素只显+2价; 猜想二:Fe元素只显________价; 猜想三:Fe元素________。
[实验操作]实验①向一份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实验②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 [实验现象]实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则Fe(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Fe(NO3)2热分解气体产物的性质。该小组的乙、丙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收集时操作恰当,几乎没有空气)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