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管理局 编制日期:二O二O年四月
1本项目工程概况
+++垃圾填埋场位于 ,占地面积为 万m2,于 年 月开始投入使用,设计使用年限是 年。该填埋场自 年开始使用到 年已堆填面积大约 万m2,堆填垃圾近 万吨。
增城市棠厦垃圾填埋场没有经过规范的设计,缺少卫生填埋场的基本组成系统;填埋场没有设置防渗系统和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设施、垃圾气导排系统,毫不设防的堆填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填埋场现状臭味四溢、蚊蝇四处乱窜,垃圾渗滤液通过地表遍布填埋场的东、南、西三侧;无渗滤液收集和处理系统,导致填埋场及下游一定范围内地表水及地下水受到污染,威胁到增城市饮用水的安全。
增城市市政管理局拟对棠厦垃圾填埋场进行整治,整治工程的主要内容为:现状垃圾堆体区域垂直防渗及就地封场、库区完全水平防渗、增加库区防洪系统、增加200吨/日渗滤液处理系统、增设填埋场导气设施及增加作业设备等。
2评价区域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2.1 评价区域周围的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分析,鸡心溪和棠厦溪水质指标大部分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e2002)Ⅲ类标准,增江的水质指标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e2002)Ⅲ类标准。
从对场区地层勘察及地下水的检测成果可以看出,本场区虽属独立的水文单元,但是场区内的天然隔水层已被破坏,库区的地下水水质已被污染,且污染呈逐渐加重趋势,其中部分指标如BOD5、CODCr、SS已超过相关排放标准。 2.2 评价区域周围的环境空气现状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分析,因填埋场运行时的污染影响,填埋场周围一定范围内PM10、NH3、H2S和臭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尤其场内超标严重,填埋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差;两个自然村监测点环境空气现状基本能满足相关评价标准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尚好。 2.3 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昼间噪声值在46.5~48.9dB(A)范围内,夜间噪声值在44.3~46.2 dB(A)范围内,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要求。总体看来,该区
1
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3正常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3.1环境空气
填埋场产生的恶臭气体,主要成分是硫化氢和氨气。但由于本项目远离居民区,加上通过对填埋气体进行导排分散处理,来减少恶臭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性威胁。同时建议建设单位能够对填埋气体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再回收利用,通过进一步处理措施使项目周围区域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通过对垃圾填埋场的整治之后,项目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比整治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2水环境
本项目的性质为环保工程,项目的性质决定了项目良好的环境效益。本项目对垃圾渗滤液采用的MVC蒸发处理工艺稳定、成熟。经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能稳定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不会对纳污水体产生明显的影响。通过增加渗滤液处理措施,使项目周围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 3.3声环境
本项目的噪声源为各类机械设备,在噪声源经一系列隔声、消声后,项目边界可达到(GB12348-90)的II类标准,加上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没有声环境敏感点。因此,本项目的投产不会对周围的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4污染防治措施及总量控制
4.1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拟对垃圾渗滤液采用MVC蒸发工艺进行处理。处理流程图如下:
浓液 回灌填埋场
垃圾渗滤液 预处理 MVC 蒸馏水 DI 达标排放
2
排气 吸收塔
4.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垃圾填埋系统产生的填埋废气控制方式有两种: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本工程拟采用被动控制系统,即在主要气体大量产生时,为其提供高渗透性的通道,使气体按设计的方向运动。
填埋废气的最终排放有两种方式:分散排放和分区域集中排放。本工程拟采用分散排放方案。
4.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选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并对主要噪声源进行防噪隔声措施。对室内噪声源做好设备隔声措施,对室外噪声源加吸声罩,做防震基础等。
(2)厂区内的构筑物应合理布局,将高噪声设备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办公室的地方。 (3)对设备定期进行检测维修,减低机器的磨损,保证厂界达到环境功能区区划的要求,避免噪声污染对外界的影响。 4.4生态环保措施与建议
4.4.1陆地植物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
(1)有计划地清除进场道路的植物,重建绿化行道树
进场道路转北的山间道路因扩宽而部分需砍除,需制定补值得绿化规划,修路后应尽快补值乔灌木,如以红花羊碲甲、桃花心木等乔木,大红花、红绒球等灌木予以修复。 (2)填埋区堆平覆土后改建为体育场所
棠厦垃圾填埋场建成运营后,宜覆土除臭,改建为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等场所,使运动场、娱乐场合成一体,增加增城的文化娱乐园区,其内与周边绿化要与周边的马占相思、美叶桉植物相协调。
(3)注意施工进场车辆对路旁植物的保护
进场工程车俩需注意保护路旁乔灌木不碾压山边生长的丰茂植物,使成为清洁美丽的进场道路。
(4)对低丘陵区山坡的美叶桉、马占相思按需防止薇甘菊的攀缠
场区旁良好的美叶桉、马占相思按理当保护,需防止有害植物薇甘菊的攀缠,除利用除害
3
药外,适当组织人力清除薇甘菊。 4.4.2水生生物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
(1)营建汇入增江的直冚河下游水生生态良性循环江段。
对棠厦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的深化治理后使流出水成为清洁水源,于汇入增江的直冚河下游段可利用其流速小营建为水生生态良性循环净化水江段,广泛种植吸收氮磷的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藻等水生微管束植物,以便控制藻类疯长,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可以适当投入吃浮游动植物的鲢、鳙鱼和吃螺丝的青色(黑鲩)鱼种,以充分利用来清除浮游动植物与螺丝,利用食物链关系净化水体,保证增江河登山水厂饮用水源,注意千万别投放鲩鱼,它们是专吃草的草鱼,一旦水生微管束植物被吃光,直冚河下游便转为污染水体,要吸收增城市增塘水库从1958-2003年都保持着生态良性循环优质水的状况,2004年有人改投鲩鱼(草鱼)鱼种后,至2008年水草基本消失成为5kg大小鲩鱼供应地,使藻类疯长,渐成富营养化的教训,对直冚河河口段就要保持洁水型的水生植物方能减除垃圾场出水的影响。 (2)建议将鸡心溪原流入的鸡心水库变为棠厦垃圾场出水净化山塘
鸡心溪原流入鸡心水库再转直冚河进增江,棠厦垃圾填埋场工程可将垃圾渗滤液处理后转入鸡心水库,利用水生生物良性循环原理,进一步利用水生动植物净化出水,试验出水的生物功能,又进一步清洁出水,保持增江河登山饮用水源。 4.5水土保持措施
本工程对水土的影响主要是工程施工期间的土地占用、临时修筑的运输道路、施工材料的堆放、施工弃土堆放等占用或破坏部分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另外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高挖方或填方边坡如处理不当会造成塌方,引起水土流失;施工弃土土质松散,易被降雨和地表迳流冲刷流失,若处置和管理不善,易引起水土流失、淤塞沟渠和河道。水土保持措施如下:
(1)工程措施
①对于垃圾转运区、维修区、渗沥液处理站及填埋库区在场地平整过程中的多余土石方,设置临时堆放场地,场地周边设置排水沟防护。多余土方用于垃圾填埋覆盖及库底填方,弃渣及时外运处理。
②对覆盖土源取土场区取土后的场地采取坑凹回填,对取土后形成的开挖边坡采取浆砌块石护坡等措施。
③垃圾转运区、维修区、渗沥液处理站及填埋库区进场道路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形成的永久性边坡,视其边坡坡度情况采取浆砌块石护坡、浆砌块石方格草皮护坡、浆砌块石挡墙护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