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word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推荐文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13:14: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4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纵不变,横加向右,横减向左;横不变,纵加向上,纵减向下。)

7.1.1三角形的边

50、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51、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52、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3、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54、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55、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56、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57、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即底边和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58、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

①不等边三角形

②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59、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60、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61、技巧:两较小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就能组成三角形。

6

7.1.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

62、从△ABC的顶点A向它所对的边BC所在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高。(顶点+垂足=高)

63、连接△ABC的顶点和它所对的边BC的中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中线。(顶点+中点=中线)

64、画∠A的平分线AD,交所对的边BC于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角平分线。(顶点+交点=角平分线)

7.1.3三角形的稳定性

6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6、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7.2.1三角形的内角

6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7.2.2三角形的外角

68、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69、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7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1、一个三角形有六个外角,每个顶点有两个外角,并且这两个外角是一对对顶角。

7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

73、在三角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0。

7.3.1多边形

7

74、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75、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76、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77、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78、n边形的总对角线数公式:

n(n-3) 279、一个顶点有(n-3)条对角线,这(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80、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81、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那么这个多边形就是凸多边形。

7.3.2多边形的内角和

82、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0 83、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84、如果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也互补。

7.4课题学习 镶嵌

85、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的问题。 86、平面镶嵌的条件:

①拼接在同一个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0; ②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

87、如果用一种多边形进行镶嵌,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的是任意三角形、任意四边形和正六边形。

8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88、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89、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①共有两个未知数;②每个方程都是一次方程。)

90、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特点:①一对数值;②无数个解。)

9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92、将未知数的个数有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思想,叫做消元思想。

93、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94、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①变形:选择其中一个方程,把它变形为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②代入求解:把变形后的另一个方程带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元后求出未知数的值;

③回代求解: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到变形的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x?a,??y?b ④写解:用 的形式写出方程组的解.

9

95、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两个等量关系; ②设未知数;

③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④解方程组; ⑤写答。

96、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97、两方程相加减前,应先使要消去的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 98、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①变形;②加减求解;③回代求解;④写解。 99、何时选用代入消元法?何时选用加减消元法?

①当一个方程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是1时,用代入法比较简便; ②当两个未知数在两个方程中的系数绝对值相等或成整数倍时,用加减法比较简便。

8.4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

100、在方程组中含有三个相同的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10

(word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推荐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yx6k07web8c83h0epna2cg5h8inz6016fg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