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比较这几条食物链,你还发现了哪些共性问题?A.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B.观察出一般3~5个环节。 二、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17 .食物网中的生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2)知道什么是食物网。 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资料,进行语言表达。 (2)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 (2)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弄清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事物网流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有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黄雀是否仅以螳螂为食?螳螂是否也仅以蝉为食?
(它们并不是只吃一种生物,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生物。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不仅仅是形成一条条简单的食物链。
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生物,例如,鸟可以吃稻子,也可以吃昆虫;一种生物也可以被多种动物所吃,例如,鸟可以被鹰吃,也可以被蛇吃。因此,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二、新授课。
活动1 食物网中的生物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将食物链中相同的生物重叠起来,构建食物网。 2、分组活动,比一比哪组同学画的食物网完整。
3、讨论:像这样各条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的网状结构叫什么?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不仅反应了生物之间通过食物而形成的复杂联系,同时还反应了物质和能量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情况。) 活动2 断裂的食物网
1、分小组讨论:如果食物链断裂,可产生怎样的后果? 2、班上交流。
(小结:在生态系统中,处在每一个环节上的生物都很重要,并且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一种生物消失,就会使整个食物链中断,从而影响整个食物链和食物网,甚至危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果人类活动过多地干预某一部分,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衡,导致人类自食其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三、拓展:
讨论:科技人员将饲养的虎、狼等放回森林,这么做,对森林中的食物网和森林生态系统有影响吗?
(将饲养的虎、狼等放回森林,对森林中的食物网和生态系统有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将食物链的知识运用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来控制和消灭有害生物。) 四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18. 专题探究:生态瓶的秘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 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
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
教师为每组准备:做生态瓶的容器(大的饮料瓶)、一个盛满水的水桶、一些洗干净了的沙子和小石子、一把小铲和一个漏网等工具、一张标签、一张记录纸,剪刀。
学生: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课件,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 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四、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第四单元 我们的家园 19.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一、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主要的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2)知道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3)知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 2.科学探究
(1) 经历收集及整理资料的过程,了解主要的金属由那些金属矿产提炼而成。 (2) 经过计算,知道我国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的情况。
(3) 通过观察和收集、整理,寻找证据推测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知道它们
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3.科学态度
树立节约能源,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意识。 二、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2.探讨活动: 活动安排 活动1 活动题目 金属材料从哪里来 活动2 有限的矿产资源 推测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知道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知道矿产资源不可再生,知道我推测、观察、分析、计算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知道金属由金属矿产提炼而成 能力要求 观察、收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