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观察法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3:54: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三节 两种典型的观察研究

一、教育现象观察 (一)教育现象观察的含义

教育现象观察是指对存在的教育现象的观察,教育现象是指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教育现象有三个内涵:

1. 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它是可感知到的、可认识的。

2. 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教育活动、教育问题、教育理论研究等。 3. 构成教育现象的一个重要规定性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不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活动便不能称之为教育活动,与之相应,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现象。社会中的观察、模仿等学习形式,虽可获得零星的知识技能,但亦不属于教育现象的范畴。

(二)教育现象的表现形式

人类的教育活动发展至今,有各种各样的外在形式。 从纵向上看,有落后原始的原始教育现象,有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1640年英国兴起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人类生产由过去的手工操作飞跃为采用半机械化的形式进行生产,继而便产生了近代社会、近代教育,现代社会、现代教育乃至今天的当代教育现象。从横向上看,其形式有:

1.学校教育,即在学校中进行的各级各类教育。特点是: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育内容。

2.家庭教育,即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家庭成员进行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作用:奠基性、感染性、针对性、长期性、灵活性、社会性。

3.社会教育,广义的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指家庭和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

4.自我教育,指人们自我组织的自学活动以及自省、自修行为。

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心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⑦

(三)教育现象的特点

教育现象是客观的、实践的、教与学的。我们谈教育现象,不能脱离教与学的框架,必须要与教与学的本质相联系起来。

教育现象,最为主要和最为实践的就是在课堂的教与学这个领域上,在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之中,要讨论和分析教育现象,就必须要分析和研究教师和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6

学生两大“群体”的各种特点和性质,促进教与学的发展,教育现象最主要而且最终服务于的,就是课堂的教与学。

观察是最能还原教育现象真相的一种方法,教育现象的真实,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来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任何不全面、不整体、不正确的观察就会导致与真实相去甚远。如何厘清非真实、假象,获取真实的教育事实,是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从观察方法论的角度来看,逼近真实的方法有两种途径——从静态的角度来说,拓展观察样本、扩大资料收集范围和比对范围是一种追求逼近真实的重要方法;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多角度观察、改变观察策略、建立系统观察程序也是逼近真实的重要方法。从观察认识论的角度上看,摒弃“以偏概全”、“刻板印象”,“有色眼镜”的观点,树立科学的观察真实观,是从根本上构建教育观察真实的策略。

二、全结构式教育观察 (一)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定义

全结构式教育观察是指在教育研究中,运用施行于实验室的严格控制方法、是一种具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可全面控制的观察。

这种观察与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观察不同,应该说是教育实验法的一个步骤。它不但有明确的观察项目,也有具体的记录表格,观察时记录方便,观察后的分析也可以量化,较适用于验证性研究,即借观察资料验证研究假设或既有理论。

非结构式观察则反之,是指观察者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标和要求,以及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没有详细明确的观察内容和项目,也没有具体的记录表格,因而在实际的观察中常常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有选择地进行观察。非结构式观察所得资料丰富却零乱,借观察资料探讨复杂却所知有限的行为和活动,仅仅是进一步形成研究假设或建立相关理论的基础。非结构式观察在观察时记录因难,由于记录内容为纯文字叙述,能做质的研究分析,却难以进行定量和严格的对比研究。因此,虽然无结构观察有着比较灵活,适应性强的优点。但是用这种方法收集的资料的整理难度大,不容易进行定量分析,比较适用于探索性研究,

这两类观察各有所长,在教育领域中都可以应用。比如,我们可以借用结构式观察分析教学中教师对男女学生的提问次数以及不同问题的提问上的性别差异以把握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也可以借用无结构式观察来观察分析学校组织文化。

(二)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特点 1.在实验室中进行。

实验室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以做到使实验室的各项条件非常稳定,在所有

时间内都一致,从而保证能够在不同时间对不同的观察对象进行对比观察。

2.有详细的观察计划。观察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观察活动的时间安排; (2)观察场地布置和分配; (3)观察人员与被观察者的安排; (4)观察内容的详细分解。 3.有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

有明确、具体而完备的观察指标体系,以便观察人员能最大限度地做到准确无误而又全面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4.可全面控制。

这里的“控制”与实验法中的“控制”不同,即不是控制被观察者的反应,而是指控制观察者的知识准备和观察条件、观察的内容、顺序和记录方式。在上述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经过训练观察人员、精心把握其他条件(如相关人员的安排、观察时间的选择、空间的布置、仪器设备的选用等),就能够达到对观察的系统的控制。

(三)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实施步骤一般分为五个方面: 1.确定观察内容的结构;

2.确定观察场地、观察时间和观察对象; 3.编制记录表; 4.实施观察和记录; 5.分析资料。

(四)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优点与局限性

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主要优点是:①观察过程严密,结果公正、客观;②观察资料系统、科学,并可充分利用数量表述。但是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也有其局限性:

1.它要求观察者具有相当的理论知识以及进行全结构式教育观察所需要的相关技术;

2.要求实验室的条件较高;

3.由于脱离场地,观察者对事件的理解和解释可能不够准确。 全结构式观察是对各种条件进行了严格控制的观察,是观察的理想状态,所以也是教育观察的最完备状态。

参考文献

[1] 张燕 邢利娅:《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0—72

[2]张燕 邢利娅:《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8 [3]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4]陶保平:《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0 [5]董奇 林崇德:《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标准化测验简介》.科学出版社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6

搜索更多关于: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观察法 - 图文 的文档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观察法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z5xc9hvzd3x5if1kn09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