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6.C 7.B
8根据广州有关规划,到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应控制在1 500万以内. 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与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D.该指标与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解析:“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人口合理容量,它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答案:B 921世纪初我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
解析: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为供养我国人口的极限值,显然我国的人口数量还没有达到这个数值,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现在我国的人口数量已经大于这个数值. 答案:C 10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因素表示 ,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 的变化.
(2)图中B因素表示人口的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B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3)图中C表示 ,目前对地球上C的估计,有三种不同观点,即 、 和 .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①了解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②正确分析所示的关系图.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最大,图示C为环境人口容量,A、B及资源为制约因素. 与A有关的一项是“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故推断A因素为科技发展水平,所以B为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答案:(1)科技发展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
(2)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3)环境人口容量 悲观 乐观 介于悲观与乐观之间
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人口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只需考虑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即可 B.人口平均消费水平高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也高
C.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与生活消费水平都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影响 D.世界各地人口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所以无法估计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
解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估测时均应考虑. 人口的平均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答案:C
读右侧“木桶效应图”,完成第2~3题.
2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3在影响我国不同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解析:第2题,套用“木桶效应”可知,该地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供养人口最少的那种要素,即环境人口容量为4 500. 第3题,内蒙古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因此水资源成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答案:2.D 3.D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省区是( )
A.云南 B.广东 C.广西 D.福建
5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丰富,经济发达
B.耕地面积广阔,水资源丰富 C.资源丰富,消费水平低
D.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
解析:图示广东省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比最小,而广东实际人口数量并不少,故其环境人口容量最大,主要是因为广东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广东矿产不丰富,消费水平高. 答案:4.B 5.D
读下面“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第6~7题.
★
6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7图中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图中两条曲线分别是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的相关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都是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就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 所以,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答案:6.C 7.C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较高,地势起伏显著,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 西北地区面积广阔,但人口较少,同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根据材料完成第8~10题.
8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很大
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这是影响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因此它成为影响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因此它是影响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9有关西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人口合理容量不会变化
10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从而使环境承载力变大
B.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人口迁移频率加大,其中主要迁移方式应该为自发迁移
C.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西北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将会越来越高 D.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口素质会得到提升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由于距海远加之山岭阻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自然环境承载力小;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落后,科技欠发达,环境人口容量小. 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使人口素质提升,生育观念转变,会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答案:8.B 9.C 10.C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7 000万以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 材料二 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的13亿人口?为什么? (2)总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解析:环境人口容量受多种因素制约. 乾隆年间的生产力水平比现在低很多,科技水平低,可利用的资源少,因此不能养活现在的13亿人口.
答案:(1)不能;资源种类和数量少(粮食产量低),科技水平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对外开放程度低,国外资源流入少等. (2)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基础巩固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