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配备是否妥 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6)其它,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 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操作工艺:
1) 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 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 变化,应及时处理。
2) 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 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 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 浆。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应随浇筑高度的上升,酌予递减。
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 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5)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 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 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 继续浇筑,以防止接缝处出现裂缝。
6)梁和板应同时浇筑混凝土。较大尺寸的梁(梁的高度大于1m)、拱和类似的结构, 可单独浇筑。但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7)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每层厚度应不大于下列数值(mm);插入式振捣器为作用部分 长度的1.25倍,平板振捣器为200,人工振捣时为150~250(基础250,密集配筋为150)。
8)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时间宜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固之前, 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预控措施:
1) 对软土地基、填土地基必须充分的夯实加固。
2)模板及其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使地基受力均匀。按规定时间拆模。 3)结构相差很大的部分间应设置沉降缝。 4.5地下防水工程通病及治理
4.5.1 防水砼蜂窝、麻面、孔洞渗漏水
(1) 现象: 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露筋;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 子间形成蜂窝;砼内有空腔,没有砼。
(2) 治理:根据蜂窝、麻面、孔洞及渗漏水、水压大小等情况,查明渗漏水的部位,然后进行 堵漏和修补处理。堵漏和修补处理可依次进行或同时穿插进行。可采用促凝灰浆、氰凝 灌浆、
33
集水井等堵漏法。蜂窝、麻面不严重的可采用水泥砂浆抹面法。蜂窝、孔洞面积不大但较深,可采用水泥砂浆捻实法。蜂窝、孔洞严重的,可采用水泥压浆和砼浇筑方法。 4.5.2 防水砼施工缝渗漏水
(1) 现象:施工缝处砼松散,骨料集中,接槎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 (2) 治理:
1)根据渗漏、水压大小情况,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
2)不渗漏的施工缝,可沿缝剔成八字形凹槽,松散石子剔除,用水泥素浆打底,抹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4.5.3 防水砼裂缝渗漏水
(1)现象:砼表面有不规则的收缩裂缝,且贯通于砼结构,有渗漏水现象。 (2) 治理:
1) 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
2) 对不渗漏的裂缝,可用灰浆或用水泥压浆法处理。
3) 对于结构所出现的环形裂缝,可采用埋入式橡胶止水带、后埋式止水带、粘贴式 氯丁胶片以及涂刷式氯丁胶片等方法。 4.5.4预埋件部位渗漏水
(1)现象:沿预埋件周边,或预埋件附件出现渗漏水。 (2) 治理:
1) 先将周边剔成环形裂缝,后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方法处理。
2) 严重的需将预埋件拆除,制成预制块,其表面抹好防水层,并剔凿出凹槽供埋设预 制块用。埋设前在凹槽内先嵌入快凝砂浆,再迅速埋入预制块。待快凝砂浆具有 一定强度后,周边用胶浆堵塞,并用素浆嵌实,然后分层抹防水层补平。
3) 如果埋件密集,可用水泥压浆法灌入快凝水泥浆,待凝固后,漏水量明显下降时, 再参照本治理(1)和(2)方法处理。 4.5.5 管道穿墙或穿地部位渗漏水
(1)现象:一般常温管道周边阴湿或有不同程度的渗漏。热力管道周边防水层隆起或酥浆, 在此渗漏水。
(2)治理:
1) 热水管道穿透内墙部位出现渗漏水时,可剔大穿管孔眼,采用预制半园砼套管理 设法处理。即热力管道带填料可埋在半园形砼套管内,两个半园砼套管包住势力 管道。半园砼套管外表是粗糙的,在半园砼套管与原砼之间再用促凝胶浆或氰凝 灌浆堵塞处理。
2) 热力管道穿透外墙部位出现渗漏水时,需将地下水位降低至管道标高以下,用设 置橡胶止水套的方法处理。
34
4.5.6水泥砂浆防水层局部阴湿与渗漏水
(1)现象:防水层上有一块块潮湿痕迹,在通风不良、水分蒸发缓慢的情况下,阴湿面积会徐 徐扩展或形成渗漏,地下水从某一漏水点以不同渗水量自墙上流下或由地上冒出。
(1)治理:把渗漏部位擦干,立即均匀撒上一层干水泥粉,表面出现的湿点为漏水点,然后采 用快凝砂浆或胶浆堵漏。
4.5.7水泥砂浆防水层空鼓、裂缝、渗漏水
(1)现象:防水层与基层脱离,甚至隆起,表面出现交叉裂。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裂缝处,有 不同程度的渗漏。
(1) 治理:
1) 无渗漏水的空鼓裂缝,必须全部剔除,其边缘剔成斜坡,清洗干净后再按各层次重 新修补平整。
2) 有渗漏水的空鼓裂缝,先剔除后找出漏水点,并将该此剔成凹槽,清洗干净。再用 直接堵塞法或下管引水法堵塞。砖砌基层则应用下管引水法堵漏,并重新抹上防 水层。
3) 对于未空鼓、不漏水的防水层收缩裂缝,可沿裂缝剔成八字形边坡沟槽,按防水层 作法补平。对于渗漏水的裂缝,先堵漏,经查无漏水后按防水层作法分层补平。
4) 对于结构开裂的防水层裂缝,应先进行结构补强,征得设计同意,可采用水泥压浆 法处理,再抹防水层。
4.5.8 水泥砂浆防水层的预埋件部位漏水
(1)现象:穿透防水层的预埋件周边出现阴湿或不同程度渗漏。 (2)治理:
1) 先将周边剔成环形裂缝,后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方法处理。
2) 严重的需将预埋件拆除,制成预制块,其表面抹好防水层,并剔凿出凹槽供埋设预制块用。埋设前在凹槽内先嵌入快凝砂浆,再迅速埋入预制块。待快凝砂浆具有 一定强度后,周边用胶浆堵塞,并用素浆嵌实,然后分层抹防水层补平。
3) 如果埋件密集,可用水泥压浆法灌入快凝水泥浆,待凝固后,漏水量明显下降时, 再参照本治理(1)和(2)方法处理。
4.5.9 水泥砂浆防水层管道穿过部位渗漏水
(1) 现象:一般常温管道周边阴湿或有不同程度的渗漏。热力管道周边防水层隆起或酥浆, 在此渗漏水。 (2) 治理:
1) 热水管道穿透内墙部位出现渗漏水时,可剔大穿管孔眼,采用预制半园砼套管理 设法处理。即热力管道带填料可埋在半园形砼套管内,两个半园砼套管包住势力 管道。半园砼套管外表是粗糙的,在半园砼套管与原砼之间再用促凝胶浆或氰凝 灌浆堵塞处理。
35
2) 热力管道穿透外墙部位出现渗漏水时,需将地下水位降低至管道标高以下,用设置橡胶止水套的方法处理。
4.5.10 水泥砂浆防水层的门窗部位漏水
(1) 现象:地下工程门窗预埋部位漏水
(2) 治理:将渗漏水的门窗框等预埋件拆除,剔槽并经堵漏处理和补抹防水层后重新安装。 4.5.11 水泥砂浆防水层阴阳角漏水
(1) 现象:阴角阴湿或出现裂缝,阳角出现水平裂纹,阴阳角处渗漏水。
(2) 治理:沿裂缝剔成八字形边坡沟槽,将其清洗干净,用水泥胶浆搓成条形,等胶浆开始凝 固时,迅速嵌入沟槽中,用力向槽内和沿沟槽两侧将胶浆挤压密实。如果裂缝较长可分段 堵塞。再检查无渗漏后,用素浆和砂浆把沟槽找平拉毛,待其有一定强度后,再做防水层。 4.5.12水泥砂浆防水层表面起砂
(1) 现象:防水层表面用手擦时,可擦掉粉末或砂粒,显出砂子颗粒。
(2) 治理:如果不影响使用可以不做处理。否则,用钢丝刷刷毛或用剁斧剁毛,清洗干净后, 重新抹一遍素浆和水泥砂浆层,压光并加强浇水养护。 4.5.13 卷材防水层空鼓
(1)现象:用敲击或手感检查卷材表面,出现空鼓声。 (2)治理:对于空鼓部位,应剪开重新分层粘贴。 4.5.14 埋入式止水带变形缝渗漏水
(1) 现象:在变形缝下部及止水带转角处渗漏水。
(2)治理:沿裂缝剔成八字形边坡沟槽,将其清洗干净,用水泥胶浆搓成条形,等胶浆开始凝固时,迅速嵌入沟槽中,用力向槽内和沿沟槽两侧将胶浆挤压密实。如果裂缝较长可分段 堵塞。再检查无渗漏后,用素浆和砂浆把沟槽找平拉毛,待其有一定强度后,再做防水层。 先按上叙方法治理堵漏,并在其表面粘贴或涂刷氯丁胶片,作为第二道防线。 4.5.15 后埋式止水带(片)变形缝渗漏水
(1) 现象:沿变形缝隙渗漏水,或沿后浇覆盖层砼两侧产生的裂缝渗漏水。 (2) 治理:
1) 须全部剔除渗漏水的变形缝。
2) 沿裂缝剔成八字形边坡沟槽,将其清洗干净,用水泥胶浆搓成条形,等胶浆开始凝 固时,迅速嵌入沟槽中,用力向槽内和沿沟槽两侧将胶浆挤压密实。如果裂缝较长可分段堵塞。再检查无渗漏后,用素浆和砂浆把沟槽找平拉毛,待其有一定强度后, 再做防水层。
3) 按上叙方法堵漏,再重新埋设止水带。
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