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密度》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 内容分析
质量与密度是中考物理中的重点,是中考试题的常考内容,且密度的概念和理解好坏关系后面压强和浮力的学习,所以本专题是初二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在中考中主要以实验探究题和综合计算题的方式出现。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熟记密度的公式;
2.理解并熟记天平的使用方法,会利用量筒和天平测量物质的密度; 3.能熟练应用密度基本公式解决部分力学计算题。 过程与方法:
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天平的使用,密度的概念和计算。 2.难点:会测量物质的密度。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带问自主复思考、回根据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复习的知识内容,设习、答 计出复习提纲或提出问题,并利用学案呈现或PPT 展示出来,采取纲要式知识填空、问题提示等多种 一、归纳知识 梳理考点 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梳理知识点、考点,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方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1.质量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的单位:_____,单位符号:_______。 密度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度的单位:______,单位符号:______,1g/cm3=____________________。 2 . 使用天平时的注意事项: ①测物体的质量________天平的量程. ②_____用手直接拿取砝码,应用镊子夹取砝码. ③不要把化学药品、潮湿的物体___放在托盘上. 3.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指针“左偏__,右_ ”. 4.加减砝码先 ____ 后____. 5.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例1.(2016·永州)一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 况是( )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将它轧成薄铁片 学生积极思考,习得解C.将它切掉一个角 D.将它从地球运到月球 题方法技巧,开拓思例2.(2016·滨州)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路,培养思维能力 积的关系如图所 示.ρ甲、ρ乙、ρ丙、 ρ水分别代表甲、 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 ) 把知识点结构成网,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典例分析 点拨方法 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剖析,展现解题的思维过程,探索出解题的途径、方法和步骤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B.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 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 例3. 一钢瓶内装有氧气,在一次焊接中用去了部分氧气,则瓶内剩余气体的密度______,瓶内气体的压强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4.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盐水的密度,有如下操作: A.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B.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C.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D.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E.用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 【例5】.一只容积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入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 积极思考,认真领会解题的方法、技巧和思路 点拨解题的方法、技巧和思路,充分发挥典型例题的示范作用,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维。 三、自主训练 提升能力 通过印制复习资料并在PPT中展示练习题。 1.(2016·邵阳)小军同学使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自主练习,独立思考,,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指利用习得的解题方法技针的位置在分度盘的中线偏左.此时他应该巧,学会迁移知识解,( ) 决实际问题 A.将游码向右移动,至横梁再次平衡 B.将右盘砝码再减少一些 C.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D.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2.(大理模拟)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至零刻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天平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____g. 3.(2016·临沂)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 通过自主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