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说明甲醛分子在 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 运动,这种运动会随气温的升高而 加剧 (选填:“加剧”或“减缓”). 【考点】扩散现象.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答】解: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进入刚装修的房间,就会闻到甲醒的气味,这种运动会随气温的升高而加剧,所以要选用环保材料装饰房间. 故答案为: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加剧.
2.图1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12V,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100Ω 0.5A”字样,图2为R1的I﹣U图象,R1的阻值为 20 Ω,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2A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40 Ω,为了不损坏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不小于 4 Ω.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分析】(1)根据R1的I﹣U图象读出任意一点电流和对应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的阻值;
(2)由图象读出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2A时对应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1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
(3)根据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最小电阻,再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接入电路的最小值.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U1=6V时,I1=0.3A,则 R1=
=
=20Ω;
(2)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由图象可知当电路中的电流I=0.2A时,U1′=4V,则 U2=U﹣U1′=12V﹣4V=8V, R2=
=
=40Ω;
(3)由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max=0.5A,则 电路中的最小总电阻R总min=
=
=24Ω,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值R2min=R总min﹣R1=24Ω﹣20Ω=4Ω. 故答案为:20;40;4.
3.明明家所用的电能表如图所示,该电能表的转盘每转1800转时,电路中消耗的电能为 0.6 kW?h;若他家电能表上月底的示数为
元/kW?h,则明明家本月应付电费 30 元.
,本月底的示数如图表盘所示,如果他家当地的电费为0.6
【考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3000r/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分析】(1)电能表的转盘转3000转,据此求出电能表表盘转1800
转消耗的电能;
(2)月末的示数减去月初的示数就是当月消耗的电能,已知电价是每度电0.6元,然后可知他家这个月的电费.
【解答】解:
(1)电能表表盘转1800转消耗的电能: W=
kW?h=0.6kW?h.
(2)当月消耗的电能:
W′=314.5kW?h﹣264.5kW?h=50kW?h,
电价是每度电0.6元,则小明家这个月的电费:50kW?h×0.6元/kW?h=30元. 故答案为:0.6;30.
4.将R1=12Ω、R2=6Ω两电阻串联在某一电源上,R1、R2消耗的功率之比P1:P2= 2:1 ,此时电路消
耗的总功率为P串;再将它们并联后接入同一电源上,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并;则P串:P并= 2:9 .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
【分析】串联电路的电流相等,选用P=I2R,所以串联电路的功率之比等于电阻之比; 先计算出两电阻并联的总电阻,再根据P=
计算串联和并联消耗总功率的比.
【解答】解:
(1)串联电路的电流相等,
根据P=I2R得:P1:P2=I2R1:I2R2=R1:R2=12Ω:6Ω=2:1; 串联电路的总阻值等于串联的各电阻之和, 总电阻:R串=R1+R2=12Ω+6Ω=18Ω; (2)再将它们并联后总电阻: R并=
=
=4Ω,
两电阻串联和并联时接在同一电源上,则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相等, 根据P=P串:P并=
得: :
=R并:R串=4Ω:18Ω=2:9.
故答案为:2:1;2:9.
5.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磁环A、B套在同一根圆木杆上,由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A磁环悬浮,则B磁环对A磁环的作用力F = mg(选填“>”、“<”或“=”);若B磁环底面是N极,则A磁环上表面的磁极是 N 极.
【考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分析】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分析.
【解答】解:A磁环受到向下重力和向上的斥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故A磁环能静止,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知,若B磁环底面是N极,则B磁环上边是S极,A磁环下边是S极,上边是N极.
故本题答案为为:=;N.
6.如图所示,闭合开关,通电螺线管的上端为 N 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弹簧将 缩短 (选填“伸长”或“缩短”).如果用电流表替代虚线框内仪器,然后将条形磁体迅速插入线圈中,与之相连的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偏转,这是 电磁感应 现象.
【考点】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安培定则;电磁感应;电路的动态分析.
【分析】解题时由电流方向结合螺线管绕线方式,根据安培定则判定其上端为N极,故对其上方磁体为引力,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当滑片向右滑时,导致接入电路阻值增加,电流变小,电磁铁磁性减弱,对上方磁体引力减小故弹簧缩短;
而后者因为电流表指针偏转可判定有电流通过,即为电磁感应现象.
【解答】解: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回到负极,由此可知: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是从正面向右,背面向左的,根据安培定则(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四指弯曲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可以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上端为N极;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通电螺线管会对上方的条形磁铁产生向下的吸引力,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对上方磁铁的吸引力减小,弹簧就会变短;
将条形磁铁迅速插入线圈中,条形磁铁和线圈发生了相对运动,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线圈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与之相连的电流表指针就会发生偏转,这是电磁感应现象. 故答案为:N;缩短;电磁感应.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只有一个且正确的得1分,有错的得0分)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B.物体的温度升高,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D.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考点】物体内能的改变;热量的概念;内能的概念. 【分析】(1)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
(2)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大小与分子的个数、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 【解答】解:
A、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A错误; B、物体的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B错误; C、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故C正确;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8.举重比赛有甲、乙、丙三个裁判,其中甲为主裁判,乙和丙为副裁判.若裁判认定杠铃已被举起,就按一下自己面前的按钮.要求主裁判和至少一个副裁判都按下自己面前的按钮时,指示杠铃被举起的灯泡L才亮.以下符合这一要求的电路是( )
A. B. C. D.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分析】由题意可知,主裁判和至少一个副裁判都按下自己面前的按钮时,指示杠铃被举起的灯泡L才亮;根据串联电路电路中各元件相互影响和并联电路中各元件互不影响进行判断.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两个副裁判对应的按钮可以单独工作、并且互不影响,而主裁判的按钮与副裁判的按钮工作时相互影响,因此两个副裁判对应的开关并联连接后与主裁判对应的开关串联连接,即乙、丙并联后与甲串联. 故选B.
9.下列物理量中,其单位以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名字命名的是( ) A.电流 B.电功 C.电阻 D.电功率 【考点】物理常识.
【分析】根据电流、电功、电阻、电功率的单位进行解答. 【解答】解:
A.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故A错误; B.电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故B正确; C.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故C错误; D.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故D错误. 故选B.
10.如图所示的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
A.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B.电流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C.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 D.小磁针在没有磁场时也会转动 【考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奥斯特实验,知道此实验证实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解答】解:图中装置是奥斯特实验,在平行直导线下方平行地放置着小磁针,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小磁针受到磁力的作用. 因此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故选A.
11.如图所示的四个演示实验中,能够说明发电机原理的是( )
A. B. C. D.
【考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分析】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
【解答】解:A、是奥斯特实验,小磁针发针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不符合题意; B、D、电路中有电流,通电导体或线圈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发生运动,不符合题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