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损伤较轻,则通过各种抗损伤反应和恰当的治疗, 机体即可恢复健康;反之, 如损伤较重,抗损伤的各种措施无法抗衡 损伤反应,又无恰当而及时的治疗,则病情恶化。由此可见,损伤与 抗损伤的反应的斗争以及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常常影响疾病的发展 方向和转归。 应当强调在损伤与抗损伤之间无严格的界限, 他们间可 以相互转化。例如烧伤早期,小动脉、微动脉的痉挛有助于动脉血压 的维持,但收缩时间过久,就会加重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甚至造 成组织、细胞的坏死和器官功能障碍。 在不同的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的斗争是不相同的, 这就构成了各种疾 病的不同特征。 在临床疾病的防治中, 应尽量支持和加强抗损伤反应 而减轻和消除损伤反应, 损伤反应和抗损伤反应间可以相互转化, 如 一旦抗损伤反应转化为损伤性反应时, 则应全力消除或减轻它, 以使 病情稳定或好转。
3.试述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体液机制?疾病发生发展中体液机 制与神经机制常常同时发生,共同参与,故常称其为神经体液机制, 例如,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 部分人群受精神或心理的刺激可引 起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主要是下丘脑)的功能紊乱,使调节血压 的血管运动中枢的反应性增强, 此时交感神经兴奋, 去甲肾上腺素释 放增加,导致小动脉紧张性收缩;同时,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刺激肾 上腺髓质兴奋而释放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并且因 肾小动脉收缩,促使肾素释放,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血压 升高,这就是高血压发病中的一种神经体液机制。
4.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
死亡的标准。 一旦出现脑 死亡,就意味着人的实质性死亡。 因此脑死亡成了近年来判断死亡的 一个重要标志。脑死亡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自主呼吸停止,需要不停地进行人工呼吸。由于脑干是心跳呼 吸的中枢, 脑干死亡以心跳呼吸停止为标准, 但是近年来由于医疗技 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仪器设备的迅速发展, 呼吸心跳都可以用人 工维持,但心肌因有自发的收缩能力, 所以在脑干死亡后的一段时间 里还有微弱的心跳, 而呼吸必须用人工维持, 因此世界各国都把自主 呼吸停止作为临床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2)不可逆性深昏迷。无自主性肌肉活动;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 但此时脊髓反射仍可存在。
(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 吞咽反射等均消失)。 (4)瞳孔散大或固定。 (5)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 6)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血管造影) 。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选择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A)
A.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 等渗性脱水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C)
A. 酸中毒 B. 氮质血症 C. 循环衰竭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 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A ) A.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D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低钾血症
4.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 B)
A. 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B. 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D.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E. 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
5.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 ( D) A. 组织间液增多 B. 血容量急剧增加
C.细胞外液增多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 液均增多
E. 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
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 (D ) A. 体腔 B. 细胞间液 C. 血液 D. 细胞内液 E.淋巴液.
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 , 可能是 (C ) A. 肾炎性水肿 B. 肾病性水肿 C. 心性水肿 D. 肝性水肿 E. 肺水肿
8.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 ( D) A. 肺心病 B. 肺梗塞 C. 肺气肿 D. 二尖瓣狭窄 E. 三尖瓣狭窄
9.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 ( C) A. 晶体成分 B. 细胞数目 C.蛋白含量D.酸硷度 E. 比重
10. 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 E)
A. 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 B. 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C. 淋巴回流张障碍 D.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 肾小球 - 肾小管失平 衡 11. 细胞外液渗透压至少有多少变动才会影响体内抗利尿激素 (ADH) 释放 (A )
A. 1 %?2% B.3 %?4% C.5 %?6% D.7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