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0.70.8.6/jsp/search/show.jsp?ResID=242386
滑 轮
一、课文说明
本课继《杠杆》之后,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作用;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系列。 本课从整体上看是先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作用,然后认识滑轮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在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作用时,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先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然后再认识滑轮组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分别认识各种滑轮的作用时,课文都是按照“问题——思考——假设——验证”的思路编写的。课文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这部分内容分为四层:
1.提出问题: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这是本课的引入。
2.告诉学生,像旗杆上这种边缘有槽的小轮叫做滑轮。 3.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回忆曾看过的滑轮。这一层有助于学生对滑轮的认识,并为下一层内容打下基础。
4.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滑轮的种类及其特征。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分为三层:
1.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思考定滑轮的作用。这层内容有三个思考题,第一个是总的、一般性的思考题,后面两个是具体的分析——在用力方向、用力大小方面有什么作用。 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
3.在以上思考、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定滑轮的作用: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省力。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分为三层:
1.启发学生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与定滑轮作用是否相同?做出猜想。
2.指导学生利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作出的猜想是否正确。 3.在以上思考、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动滑轮能省力(本课不要求知道省一半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第四部分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这部分内容也分为三层:
1.启发学生思考:在利用滑轮提起重物时,怎样才能既省力又方便?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是分析综合的过程,只有把定滑轮与动滑轮的作用综合起来,才能想出方法。
2.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个实验,要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摸索将定滑轮和动滑轮连成滑轮组的方法。这样,学生才更有兴趣,更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味道”。
3.在以上思考、验证的基础上,讲解什么是滑轮组,得出使用滑轮组“可以既省力又方便”的结论。
第五部分指导学生认识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课文举了吊车的例子。吊车用的是滑轮组,提重物时又省力又方便。教学时还可以再补充一些,例如拉窗帘用的定滑轮,建筑工地往高处运砖、灰等用的定滑轮或滑轮组。 二、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组装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和分析综合能力(根据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推想滑轮组的作用)。
3.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支架、滑轮(2个)、细绳(两端拴有小铁丝钩)、钩码、测力计。
2.挂图或投影片——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
(l)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杠杆的知识。谁能举出两种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
(2)什么样的杠杆省力?什么样的杠杆费力?什么样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谈话:
(l)升旗的时候,旗子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