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30 2:04: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 题 1、近大远小 日 期 1、通过教学,近大远小能发现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的基本课时 总课时 教学目标 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物象的能力,使绘画作品更真实。 2、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新|课 |标|第 |一| 网 预习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当你站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没有发现,近处的大,远处越来越小了,最后成了一个点。(是的) 二、新授 1、(出示图片)你们能在这些图中找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吗? 2、谁能说说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像这样有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实物?(见到过) 如:路边的电线杆、铁路轨道、长廊等。 3、请同学们拿出取景框观察,发现透视规律----近大远小。 4、出示一张有代表性的图片,请同学们找出透视的消失点,在消失点上作一条水平线。 这条水平线就是视平线,是人的视点高低位置在画面上的反映。 5、教师示范:选择书中的一幅为例,先从画中找出地平线、消失点,再画好几条典型的透视线,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临摹书中的一幅画,能较好的体现出透视现象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能使学生较容易掌握透视方法。X k B 1 . c o m 四、作业讲评。

1

课 题 1、近大远小 课时 总课时 日期 1.引导学生理解色彩的冷暖感觉和远近变化的知识。 教学目标 2.尝试用水粉颜料描绘风景,体验笔触的变化和色彩的表现力。 3.运用美术语言去描述及分析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 预习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共同制作透视卡片。在一块厚卡纸上画一个正方形(可以用直尺),剪开其“上、左、右”三条边,正面垂直的观看这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把正方形沿“下”边向“外”折,再观察:这个正方形的形象有什幺变化? 二、欣赏:师生共同欣赏收集来的资料: 看凡?高画船和海: 三、思考: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一样大的东西,近处看起来大,远处看起来小。 “一样高(宽)的东西,近处看起来高(宽),远处看起来矮(窄)。” 这种“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变化就叫“透视”变化。 生讨论:近处的东西不但大,而且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远处的东西不但变小了,而且很模糊,很多细节都看不到了。“近大远小”可以表现出“纵深感”,透过画面,仿佛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四、表现 生讨论:把近处的东西描绘得细致一点,画得大一点,远处的东西可以模糊细节,画得小一些。 五、展评 办一个小画展,师生一起看、一起说: 构图、色彩、透视…… 鼓励学生用—‘些简单的美术术语描述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

2

课 题 日 期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卡通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设计方法。 2、快乐动漫 课时 2—1 总课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与了解、联想与想象、示范与交流等方法丰富学生的创造与表现能力,使之能够独立创作出独幅、多格卡通画。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 教学过程 了解卡通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设计方法。 通过观察与了解、联想与想象、示范与交流等方法丰富学生创造与表现能力 课件、铅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 一.导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介绍自己所带来的卡通形象(实物或图片),从形象、色彩上说明喜欢的原因。(引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教师讲评:一起观看影视作品中精彩的卡通形象,边看边思考: (1)卡通形象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一样吗?有何区别?区别在什么地方?(动画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灵活直观、新鲜有趣) (2)试以形象说明卡通形象的外形特征(夸张、变形、比拟、象征等特点) 三.教师示范:以人物或动物、植物的形象,示范卡通画的创作绘制过程(铅笔定稿、设计外形——赋予其动作、神态——着色)。使学生初步了解卡通基本知识与设计过程,并欣赏了解中外不同时代卡通形象。 四.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带的各种造型、各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卡通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使得学生感受到卡通就在我们的身边,卡通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 以小组形式讨论: (1)你准备设计怎样的形象? (2)你又准备以哪个卡通形象为基础,重新改画、添加成自己更喜欢的卡通形象? 五.学生创作:学生开始创作一个卡通形象或在原有的卡通形象的基础上通过改画、添加成为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多样性。 6.巡回指导:巡回指导时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卡通图片,供学生欣赏、临摹或改画、添加。

3

课 题 日期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会卡通片创作过程给人带来的乐趣。 2、快乐动漫 课时 2—2 总课时 总第: 动漫产业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2、学生通过了解中国本土的动漫产业的发展概况,从而激发起学生支持国产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 教学过程 了解卡通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设计方法。 通过观察与了解、联想与想象、示范与交流等方法丰富学生创造与表现能力 课件、铅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 一、(环节)分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上课前让学生们欣赏一个小小的动画片,在动画片找到自己喜欢的动慢形象,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同时也导出卡通片与动画片的各种名称来。 学生行为: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找到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 二、(环节)分目标:了解动画片的各种相关知识 教师行为:请学生看有关卡通的小知识(出示卡通的小知识)卡通就是这样一种夸张的、颇具想像力的表现形式。“卡通”是音译词,它最早的意思是创作草稿,后来又多了漫画、连环漫画等意思,也有人称之为动画片、 动漫。那么“卡通”、“漫画、”“动漫”、“动画”有何异同呢? (“卡通”是英语译音,“漫画”,“ 动漫”都是从日语而来,“动画片”是中国造词。) 学生行为:请学生从这段文字中找到你认为最满意的有关卡通概念的答案,然后告诉老师。 教师行为:(同学们找了很多)教师总结:其实卡通最好解释就是我们的课题:《卡通—动起来的漫画》(出示课题) 教师行为: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和了解各个国家的卡通漫画形象。 教后反思 4

搜索更多关于: 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图文 的文档
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zxks1hfm64mg6283nif6msol1o4p300uv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