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填空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1:10: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初二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

一、《赠从弟》(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sè)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寒?松柏有本性。

1、 [主题] 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2、[理解题](1)《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主旨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赠从弟》中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4)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5)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象征手法(比兴)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情感] 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在别离的伤感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 2、[理解题]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阔大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语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李白面对友人汪伦折柳相赠,满怀激情地吟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这两句意境相似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你和你的好友将天各一方,好友很伤感,这时你可以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劝慰她;还可以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祝福朋友。 (6)表明不因离别二伤感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城阙辅三秦;虚写景物的句子是:风烟望五津。

三、《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1

1、 [情感] 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2、[理解题]

(1)《登幽州台歌》中写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寂悲凉之情油然而生的语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您是否同意说本文诗的风格是\沉郁悲壮\为什么??

答:同意。因为通过作者登台所见所感,以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为背景,来抒发天地之大,知音难觅的孤苦悲痛的情感,来抒发岁月无情时不我待的深重感喟的,所以使全诗染上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3)此诗篇幅短小,但是内涵丰厚,请谈谈您的理解。

答: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四、《终南别业》(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chuí)。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最能体现悠闲心境) 偶然值林叟(sǒu),谈笑无还期。

1、 [情感]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2、[理解题]

(1)《终南别业》中极言心情之悠闲,从艺术上看,又是诗中有画,天然一幅山水画的两句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终南别业》中写出作者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的诗句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3)写出王维《终南别业》中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追求的两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4)你是如何理解颔联中的“独”字与“空”字内涵的?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一个“空”字透露出来的不是消极、悲观、失望之情,而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情逸致。可谓“空”字不空、词“空”意丰。

(5)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诗句有随遇而安的理趣。

2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hān)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zhāo)散发弄扁(piān)舟。

1、 [情感]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速变化的感情。 2[理解题]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描摹绵绵无尽愁情的千古名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想象写作者壮志豪情的诗句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3)《宣州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既表现作者诗兴高远,感情豪壮,又表达诗人对美好的理想的追求的两句是: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4)《宣州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现作者怀才不遇、意欲归隐的语句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5)《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6)写李白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的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关于文学典故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8)青年人需要像唐朝诗人李白那样,既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豪情壮志,又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生活信念。

(9)古人的一腔“愁”绪,常在诗文中流露。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愁”的难以排解,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表达了“愁”之绵长,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说尽了“愁”之沉重。 寄》

(10)人生难免不称意。李白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给自己的心灵找一条出路;刘禹锡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给自己的心灵觅一种安慰。(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

(11)诗中表明“云”与己都有凌云壮志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诗中李白用比兴手法写出愁多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2)诗中诗人心理变化的历程是什么? 愁苦烦忧——振奋——更加愁苦 (13)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14)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答: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

3

易理解。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sū),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思想: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2、[理解题]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早春春草初出,若隐若现的美景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作者发表看法,表达盛夏比不上早春景色的观点的句子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春雨春草的“绝妙佳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表达诗人对早春喜爱之情的句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讴歌了小草顽强的生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

(6)韩愈像一位高明的画家,手中虽然没有彩笔,却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形象地描绘了雨后春草初生的色彩,让我们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妙笔生花。

(7)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8)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因为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是早春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是“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 (9)“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一年之际在于春”的格言。

7、《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bìn)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全诗以一“别”字统领,抒发了无比深挚的相思离别之情。 2、[理解题]

(1)李商隐《无题》中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离别的诗句是: 相见时难别亦,东风无力百花残。 (2)李商隐《无题》中现在常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李商隐《无题》中比喻爱情坚贞、至死不渝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

搜索更多关于: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填空 的文档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填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00rl6x4399lpyv24ey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