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编者选题表
考点 魏晋至隋唐 唐朝耕作技术发展 时期的经济 江南经济发展 魏晋至隋唐 时期的思想 与科技文化 儒学复兴 中国古代科技特点 唐朝开放的政策 综合 一、选择题
1.(2019·福建福州质检) 出处 记述 3 4 5 6 7 2 角度 唐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题号 1 《田令》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补逸》 《唐大诏“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令集》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全唐文》 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 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
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 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 C.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D.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解析:C 据材料中“听卖永业田”“良田收百顷”“广占田地”“比置庄田”可知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当时贵族官僚地主依恃各种特权,大肆兼并土地,农民稍遇天灾人祸,就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均田制受到严重破坏,说明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法律保障土地买卖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没有包含土地经营方面和社会结构的内容,B、D两项错误。
[新知生成] 唐代均田制的瓦解:唐代用来均田的土地极其有限,能够用来授给的只有数量有限的无主土地和荒地,加上实际上口分田能还官的很少,用来均田的数量严重不足。加之后来土地兼并严重,荒地数量有限导致均田不足,使均田制无法继续实行。
2.(2019·江苏南通二模)下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农业现实生活。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 时期 初唐 盛唐 敦煌445窟牛耕图 晚唐 安西榆林窟25号壁牛耕图 二牛抬杠 二牛抬杠 曲辕犁 直辕犁 图像名称 陕西三原李寿墓壁画牛耕图 敦煌23窟牛耕图 牛耕法 二牛抬杠 一牛牵引 耕犁 直辕犁 直辕犁 A.曲辕犁普及于盛唐
B.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 C.唐朝犁耕形式多样 D.晚唐铁犁牛耕推广缓慢
解析:C 通过材料无法得出曲辕犁普及于盛唐,故排除A;表格内容仅展现了西北地区的农耕技术情况,未涉及其他地区,故排除B;通过材料可看出,唐代有一牛牵引,有二牛抬杠,有曲辕犁,有直辕犁,说明唐朝犁耕形式多样,故C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唐朝犁耕形式的推广情况如何,故排除D。
3.(2019·四川德阳二模)大运河修建之后,成为南北经济交流的要道。唐朝中后期又在沿线相继开凿了不少运河漕渠,主要分布情况见下图。据下图可知,当时( )
A.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B.交通设施趋于完善 C.经济区域化趋势增强 D.政治中心发生转移
解析:A 观察图片可知,新开的6个漕渠中只有2个位于黄河流域,其
余4个均位于长江下游,漕渠是用于漕运的河道,说明该区域对于漕运的需求较大,结合所学可以判断该区域的经济影响力比较大,所以正确答案为A。新开凿的漕渠并不能代表交通设施这个大系统的完善,故排除B项;材料中也没有与经济区域化相关的信息,故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中心并未发生转移,故排除D项。
4.(2019·福建宁德期末)唐朝中期,韩愈仿照佛教的法统提出了道统说,宣称古圣贤、舜、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孟子之间存在一个承接的道统,只是到了孟子就中断了,现在要由他来传承。这反映出当时( )
A.儒学逐步趋于宗教化 B.儒学正统地位的重新确立 C.儒学复兴的客观需要 D.佛教地位凌驾于儒学之上
解析: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到唐朝中期,韩愈仿照佛教法统提出了“道统说”,道统说是儒家传道系统的一种说法,可以看出道统说体现儒学复兴的正统性、权威性,体现了儒学复兴的客观需要,C项正确。
5.(2019·广东湛江期末)下表是《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该表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
遗产名称 传统桑蚕织技艺 批准时间 2009年10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