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
A.敢于挑战权威 C.忘恩负义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D.求知欲强
2.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 )
A.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B.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C.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 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3.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所作的独创性贡献是( )
A.中庸之道 B.对于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认识 C.动植物分类法 D.三段论
4.亚里士多德宣称:“有一些人天生是自由的,另一些人则天生是奴隶。”这句话的本意是( )
A.奴隶归奴隶主私人占有 B.奴隶制度是永远不能改变的 C.把社会上的人分成三个等级 D.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
5.马克思称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成就有( )
①讲究科学方法研究 ②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③提出法治优于人治的思想 ④提出“中庸之道”理论
A.①② C.①②③
B.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慷慨是挥霍与吝啬的中庸。”——亚里士多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材料体现的都是一种中庸思想 B.两人都反对过和不及,认为要恰到好处
C.孔子主张两者兼备,亚里士多德反对两端而取中间 D.两者的中庸思想如出一辙
7.关于亚里士多德研究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学:建立了动植物的分类研究体系 B.物理学:指出具体事物的组成(形式和质料) C.逻辑学:创立“三段论” D.伦理学:提出了“孝悌之道”
8.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成就不正确的是
A.建立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B.大多数自然科学成就一被证明是错误的 C.其伦理学成就如三段论至今被奉为权威 D. 为后世的科研提供了一些方法论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吕克昂学园,有一门伦理学课程,讲授人生哲学。亚里士多德向人们讲述: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问题,过度与不及产生失误,中间往往能够获得成功并受人称赞。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亚里士多德是如何突破柏拉图哲学思想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亚里士多德突出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什么思想?他这种思想有何特点?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材料二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下
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为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第3课 亚里士多德 一、选择题
1.A.2.B.3.D.4.B.5.B.6.D.7. D.8. B 二、非选择题
9.(1)他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现实的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理论属于人的思维抽象,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一观点接近了唯物主义观点。 (2)方法:思考和争论。 (3)思想:中庸之道思想。
特点:从伦理学角度强调中庸之道;强调中庸之道是一种美德;否定两端。
10. (1)主张:按照君臣名分之礼、以德治国。影响:后来形成的三纲五常成为维护专制封建统治的工具,束缚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通过实现正义、法治、中道来建立社会秩序。(任意两点即可)
(3)通过法治实现正义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基础;既要肯定法治的基础作用,也要肯定道德的作用。(任意一点即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