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
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0.57亿元,增长22.3%,拉动零售总额增长3.0个百分点。市场规模化程度继续提高,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372家,增长34.8%,实现零售额92.43亿元,增长34.4%。
城乡市场全面繁荣。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8.94亿元,增长24.2%,增幅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到65.0%。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3.68亿元,增长21.1%,增幅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
生活消费保持较强增势。限额以上批零市场销售旺势不减,汽车类增长63.0%,五金电料类增长51.4%,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47.9 %,金银珠宝类增长40.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7.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4.4%,化妆品类增长31.8%,家具类增长29.8%,日用品类增长22.9%,中西药品类增长21.9%,通讯器材类增长19.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7%,书报杂志类增长18.7%,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17.8%。
6、对外经济
进出口实现新跨越,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45.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8%,首次跃上40亿美元的新台阶。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出口23.01亿美元,增长22.3%;进口22.27亿美元,增长50.8%,出口和进口占比为50.8:49.2。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出口12.25亿美元,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增幅达到49.4%;纺织品占比降至49.1%,比上年下降7.2个百分点;化学制品、机电产品占比提高到18%。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亚洲传统市场占比下降7.3个百分点,出口欧美增长39.9%,市场份额迅速提高到30%。
7、财政金融业
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3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37亿元,增长18.5%,增幅居全省第5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50.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财政支出优先保民生、保重点,力促科学发展,财政支出完成100.88亿元,增长18.8%。
各项存款持续增加,信贷投放持续增长。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96.69亿元,较年初增加133.82 亿元,增长23.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24.46亿元,增长0.5%;储蓄存款余额382.67亿元,增长26.5%。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0374元,增长25.9%。人民币贷款余额649.87 亿元,较年初增加113.15 亿元,增长21.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19.26 亿元,增长19.0%;中长期贷款余额195.80亿元,增长24.4%;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1.67亿元,增长34.1%。
(三)滨州经济的特点
近几年来,山东省滨州市特色产业资源“魅力四射”,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滨州市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三角州腹地,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主采油区,也是山东重要的原盐生产基地。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该市现已建成棉花、蔬菜、冬枣、水产、牧草“五个百万亩”生产基地。无棣金丝小枣、沾化冬枣、惠民蜜桃、邹平水杏、阳信鸭梨等特色农产品蜚声海内外;目前,全市已建成商贸型、工业主导型、农副产品加工型、文化旅游型等特色小城镇30多个,形成了纺织、化工、机电、农副产品加工、电力、有色金属、造纸、高新技术八
5
2009年9月
大行业体系,魏桥创业、滨化集团等企业已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产品畅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滨州整体经济逐年平稳增长
2008年,滨州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新一轮解放思想为动力,努力化解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坚定信心,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滨州市近年国内生产总值(亿)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
1236.831030.29829.02667.27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2005~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从667.27亿元增长到1236.83亿元,增长了85.36%,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817元增加到5662元,增长了48.33%,2008年滨州全市完成GDP(国内生产总值)1236.83亿元,比2007年增长13.1%;
2、经济特征
品牌经济和“新滨州”规划,提升了品牌产品的价值,更提升品牌经济和新滨州特点所涵盖的城市形象价值,亦即城市品牌。利用城市品牌这种稀缺资源来创造最大的产出,用城市品牌来塑造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城市经济整体运行质量,以城市品牌来整合更多的外部资源,使滨州的城市经济有更大更快的发展空间。
3、生态建设带动城乡经济
近年来,滨州市通过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一座“四环”相连、“五海”呼应、72湖相邻的“水中城市”展现在人们面前,营造出“人在湖畔居,夜闻波涛声”的人水和谐的亲水环境。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城市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
(四)滨州市城市发展规划特点
1、以组团式‘连带型的方式规划城市
围绕“一个中心,一个龙头、南北城市带”组团式、连带型城市群的建设,全方位推进城市建设,将老城区的改造和新区建设紧密结合,实现区域功能互补。
2、城市刑侦中心西移,城区规划面积的不断扩展
6
2009年9月
滨州市城区进行新一轮规划,制定城市中心西移的发展方向,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滨州市以“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的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在短短的二、三年内建成了面积为老城区两倍的新城区,并以新代
老,使整个城市面貌和城市功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提升了城市品牌价值和对经济建设的承载力. 一、城市新区的建设要把“以人为本”作为首要原则滨州市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市区居民和周围村庄农民各方面的要求,针对老城区中显现出的各种弊病,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了全面的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健全了服务功能.城市中的各项设施力求与周围的景观协调,与城市居民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同时避免造成人才、物力、财力以及土地资源的浪费,塑造小、巧、精的精品城市.在新区规划中,更注意城市资源的科学整合.
3、西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
为推动滨州城市建设有大的发展,市委、市政府英明决策,拉开了西区开发建设的序幕。时至今日,以中海景区为中心,文化广场、齐鲁绿地、市政大楼、国际会展中心、新滨公园、黄河小区、滨州学院等一大批别具特
色的建设项目相继竣工。西区崛起的新城,已经成为充分展现新滨州、新滨州人形象的活教材,令滨州人为之自豪,外地人刮目相看,滨州市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
4、观点:
滨州市的商业发展水平和社会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更高品位的、新兴的商业模式来刺激消费市场。多项经济指标也表明,滨州市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地处黄河三角洲尾闾,北临渤海,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
7
2009年9月
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是山东的北大门。
近年来滨州市政府一方不断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使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对滨州市的市容市貌进行大力改造,并不断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大大地提高了滨州市投资环境的商业价值,也加速了滨州城市化的进程。优越的投资环境将会吸引大量的外资投入,势必会加快滨州的商业发展步伐。
滨州市城区进行新一轮规划,制定城市中心西移的发展方向,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先后建成以中海景区为中心,文化广场、齐鲁绿地、市政大楼、国际会展中心、新滨公园、黄河小区、滨州学院等一大批别具特色的建设项目,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品位的提高,决定了城市必须能够提供较高档次的休闲、娱乐、购物的消费场所,而滨州目前的状况难以满足全方位的要求,发展较高档的商场成为必然。
近年来滨州市不断调整经济发展空间,加速推进园林建设,吸引了一批大型企业纷纷落户滨州,可以预测:新区的发展将会拉动滨州经济发展,加快城市人口聚集,从而带来庞大的消费群,有助促进和推动滨州商业、餐饮业、娱乐业的发展。
二、滨州市房地产市场分析
(一)滨州房地产整体概况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2008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5%,增幅提高39.4个百分点。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39.8亿元,增长85.8%,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8.6%。房地产企业开发土地面积103.9万平方米,下降15%。商品房建设规模平稳增长,施工面积346万平方米,增长21.9%。商品房销售面积164.9万平方米,增长66.0%。商品房销售额29.46亿元,增长109.6%。
(二)滨州市房地产发展现状分析 滨州房地产的启动相对其他周边市晚,最近两年才有了较快的发展。应该说,是城市中心西移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从而激活了滨州市房地产住宅类市场,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
目前,滨州的商品住宅主流均价在每平方米2000元-3000元左右。楼型由以多层为主,小高层为辅。另有部分别墅的开发,别墅的价格维持在2500~3000之间,多层以两室一厅和三室两厅为主,面积由90平方米-130平方米。单体别墅以2-3层为主,面积200-300平方米,联排别墅以150-200平方米为主。
在城市行政中心西移的带动下,吸引了大批本区域以外的房地产开发商抓住城市新区建设的发展机遇前来投资建设,目前新城区的房地产开发以住宅类为主。
(三)滨州市房地产特点
1、开发投资量增长较快
2008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5%,增幅提高39.4个百分点。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39.8亿元,增长85.8%,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8.6%。房地产企业开发土地面积103.9万平方米,下降15%。商品房建设规模平稳增长,施工面积346万平方米,增长21.9%。商品房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