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小说集:仅《轮盘》;戏剧:仅《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词语,写拼音。 芦苇( ) 霸占( ) 二、精挑细选。 1.装 妆: ( )扮 假( ) 2.峰 锋: 山( ) ( )利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眨眼,比喻很短的时间。( ) 2.鸟或蜂、蚁等的窝。(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1.《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幅倦鸟 、斜阳 的画面。 2.《花牛歌》中描写了 、 、 等景物。 五、重点段落品析。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从“头白的芦苇”景物可以表达出诗中描写的是 。(季节) 2.从“斜阳”表达出是 。(时间) 3.“把斜阳掉在江上”是真的斜阳掉入江中吗?你以为是什么? 4.“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红颜”指的是什么?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想一想,说一说。 《花牛歌》中你还能想象出一幅花牛在草地上怎样的的画面呢?说一说吧。 参考答案:
一、lú wěi bà zhàn 二、1.妆 装 2.峰 锋 三、一瞬 巢
四、1.归巢 倒映江面
2.草地 白云 太阳 山峰
五、1.秋天 2.傍晚 3.不是。斜阳倒映在江面。 4.芦苇被晚霞映成红色。 六、略
4 繁星
教学目标:
1.认识“昧、坠、怀”3个生字,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 教学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夜空中有什么?(星星)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
观察和感受。(板书:4 繁星)
(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课件出示2)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mó 模型、楷模 模
mú 模样、模具
(课件出示3) 2.查字典理解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昧,昏暗。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课件出示4) 3.分小节读课文。
【设计意图:图表的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了解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感受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课件出示5)
2.根据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感受的
密密麻仿佛回到
第一次 从前 家乡 麻的星母亲的怀
星 星群密
里
三年仿佛和朋
第二次 南京 布的蓝
前 友对话
天 半明半
第三次 如今 海上 母亲的怀
昧的星
里
(课件出示6)(板书:从前 家乡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 三年前 南京 仿佛和朋友对话 如今 海上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
仿佛睡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