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国际贸易讲稿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2:55: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属制品等。

在亚洲,中国经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在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代,就开辟了从新疆经中亚通往中东和欧洲的\丝绸之路\,我国的丝、茶、瓷器通过 \丝绸之路\输往欧洲。宋、元时代海上贸易得到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明代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进一步扩大了与沿海30余国的海上贸易,通过对外贸易把我国的四大发明和手工业技术传播到欧、亚各国,并把这些国家的各种物产、良种输入我国。 (二)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紧密相连。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又拉开了近代、现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序幕。近代资本主义国际贸易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资本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和垄断三个时期。

1、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掠夺成为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推动力。随着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西欧国家的海外贸易活动的范围大大扩展。伴随着海外探险活动,欧洲殖民主义者开始了对亚洲、非洲、美洲的殖民历史。先是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在中美洲大量掠夺金银。随后是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主义掠夺,其后荷兰、英、法等国也先后走上了殖民主义的道路。在近3个世纪的殖民掠夺中,欧洲殖民主义者通过掠夺金银和奴隶贸易,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2、自由竞争时期

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末扔世纪初。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国际贸易的大发展又推动工业革命,加速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在这一时期,英国在工业革命申的成就最大,19世纪初的英国有 \世界工厂\之称。182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以上;1850年以后英国一半以上的工业制成品被销往国外市场,而工业原料大部分从国外进口。因此,英国是当时国际贸易的中心。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9世纪末发生不以电力和内燃机为代表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新技术的运用和一些新兴行业的发展。如汽车、飞机、轮船等制造业相继出现,电报和电活通讯也发展起来。第二次科技革命不仅推动,工业的发展,而且使世界的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交通、通讯项目的发展、运输费用的下降,使越不越多的国家(地区)卷入国际贸易。这个阶段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国际贸易额增长了3倍。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组织逐步形成占据经济的支配地位,通过商品输出尤其是资本输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了世界绝大部分市畅。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对峙。在国际贸易中出现长期的禁运和反禁运的较量。20世纪50年代许多殖民地国家纷纷宣告独立;资本主义国家中尤其是欧洲国家出现了几次国有化浪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以计划经济方式对主要的工业和国际贸易实行垄断,世界政治经济出现了大动荡。大改组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电子、航空和原于能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经济--体化或贸易集团化日益突出;跨国公司在世界生产和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力量更加强大,竞争日趋激烈。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了美国、欧洲、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进入扔世纪90年代后,苏联解体,欧盟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威立,东盟将成为自由

9

贸易区,世界进人一个多极化的发展时代。

三、 当代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一)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始于加世纪中朝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战后经济带来了生机,便国际贸易的发展进大一个新时期。此间的国际贸易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48一1973年的迅速增长阶段、1973一1986年的相对停滞阶段和1986年至今的加速发展阶段。 1、1948一1975年的迅速发展阶段

受经济重建、经贸自由化、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等诸多因素的积极影响,全球经济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西方经济学家把这个繁荣时期称为 \世界经济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在1948一1973年间,世界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达6.1%,世界出口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1960--1973年,出口量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8%。世界出口值按1970年出口价格计算,已达到3134亿美元,比1950年翻了两番。该阶段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点是贸易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贸易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2、1973—1986年的相对停滞阶段

受国际货币体系动荡、各国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及石油危机、经济衰退等影响,国际货物贸易速度减慢。1973一1979年间出口年均增长率跌至4.5%。1980一1986年进一步降至年均仅增长3,5%。其中19974一1975年世界货物出口量减少了4.0%,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7.3%,1981一1982年世界货物出口值下降了10.4%。出口减少了3.6%。1982年按1970年出口价格计算的世界出口值为5316.96亿美元。低于1980年的5473.70亿美元。人均出口值也从1980年的122.9美元下降至1982年的113.5美元。

3、1986年至今加速发展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经济进大新一轮高速增长时期,受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及贸易、投资自由化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冷战的结束,东西方关系得到进一步的缓和,国际货物贸易增长速度大大加快。1986一1990年国际货物贸易年均增长13.0%,1990--1997年平均增长达7.0%,其规模从1986年的21370亿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34380亿美元,1996年达到51510亿美元,1998年进一步扩大到52250亿美元,是1950年世界货物出口额的100倍。

(二)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1)二战后初级产品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二战后初级产品在国际货物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下降,1950年为59%,1953年降为49.7%,此后工业制成品在货物贸易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远远超过初级产品所占份额。其次,初级产品中农业原材料及食品的比重下降,燃料贸易比重上升且增长速度惊人,从1955年到1981年增长了46.5倍,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又有所下降。食品跃居初级产品贸易增长的首位。

(2)二战后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发生变化

二战后工业制成品贸易值及贸易量增长迅速,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比重持续增长。二战后工业制成品贸易平均增长速度超过战前任何一个时期,也超过同期农产品及矿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其次,工业制成品贸易内部不同大类商品的地位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突出表现在:第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纺织品和服装的份额持续下降,其在工业制成品中的比重从1973年的21.5%下降为1979年9.0%,但80--90年代,则相对稳定,维持在8%-9%水平。第二,自幼年代以来,机械产品在工业制成品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尤其是其中的机器及运输设备从1937年的26.5%上升为1996年的52.9%。第三,化学品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但进入80年代后,则相对稳定。1996年其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为22.7%,

10

当年出口额达4740亿美元。占全球货物出口的9.3%。第四,进入80年代。钢铁在工业制成品申的比重下降,其年平均出口增速减缓。钢铁在工业制成品出口申的份额从1985年的5.9%下降到1996年的3.7%。第五,80年代以来,办公用机械及电讯设备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其发展速度普遍高于其它工业制成品。1996年出口额达6260亿美元,占全球货物出口额的12.2%。工业品出口额的16.7%。第六,80年代以来,汽车及其零配件出口贸易发展较快。在工业制成品申的比重稳定在10%-23%,1996年出口额达4700亿美元。占世界货物出口的9.2%。制成品出口的12.5%。

(二)二战后国际贸易地理分布的新辖局

1、发达国家始终居于国际货物贸易主导地位。

2、国际贸易发展中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经贸大国 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主动或被动地参加国际贸易。

3、国际贸易发展的不平衡规律,既表现在发达国家内部,也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之间。

首先在发达国家内部,西欧、日本贸易发展较快,在世界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均不断提高。

其次,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发展也极不平衡。这突出表现为亚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的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从1965年的1.5%上升到1990年的6.7%,分别占同期发展中国家出口份额的6.0%和33.9%。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3国的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份额从1965年的1.5%上升到1990年的2.4%。上述7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出口的比重1996年达到14.4%,进口则为14.2%。

4、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关系进一步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相对削弱。

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航天、电子和原子能等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迅速发展,使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被卷人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并使国际贸易的规模、结构、流向、地区分布、贸易利益的分配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国际贸易将在世界经济申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三)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1、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普遍快于经济总体的增长速度;2、世界经济贸易集团化趋势加强;3、自由贸易趋势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不可逆转的潮流;4、国际贸易商品构成中制成品比重日益加大;5、国际投资全球化,流向发达国家的份额继续增多;6、科学技术地位突出,知识产权贸易倍受重视;7、服务贸易异军突起,传统国际贸易概念受到冲击;8、农产品贸易分歧继续加剧,产品出口仍处于不利地位;9绿色市场和健康食品的兴起成为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和趋势。

[本章课后讨论题]:

1、1903年,德国经济学者松巴特(W.Sombert)在《十九世纪德国国民经济》一书中提出了“国际贸易重要性渐减规律”的学说,后来有多名经济学家如凯恩斯(J.M.Keynes)、刘易斯(W.A.Lewis)、希克斯(J.R.Hicks)和钱纳里(H.B.Chenery)等作了进一步阐发。请查找有关资料,归纳这些学者的思想观点并作出评价。

2、请用个案分析的方法,说明社会经济条件是决定国际分工的最重要因素。

3、结合东亚地区及中国的实践,分析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4、本章表1-1显示,1931-1948年期间,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大大低于世界增长速度,请对这一历史现象作出分析。

11

[本章小结]:

1、从历史上看,虽然对外贸易产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但是它的迅速发展,却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自18世纪以来,除少数特殊时期以外,国际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均大大快于世界生产的平均增长速度。

2、国际贸易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不同的贸易分类。其中主要的贸易类型有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专门贸易与总贸易、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海路贸易与陆路贸易以及现汇贸易与易货贸易。

3、“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我们应当辩证地接受和理解。就对外贸易能带动或激发经济成长这点来说,它是正确的。然而这一学说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它过分夸大了对外贸易的作用,忽略了对经济增长机制的分析,掩饰了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中的生产关系。

[本章荐读书目]:

1、[美]多米尼克·索尔韦托瑞:《国际经济学》(第五版),第十一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赵春明主编:《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经济学》,第九章“国际贸易学:从简单介绍到多元研究”,2000年版。

第三章 国际分工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国际分工的涵义,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各种因素;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发展的作用;西方经济学家有关国际分工的学说并进行评论.

本章重点,难点及思考题 一、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是国际分工的概念、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变化与特征、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 影响,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及国际分工的主要理论。 二、本章难点

本章难点是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国际分工理论。

三、思考题

1. 国际分工的含义是什么?

2. 试述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12

搜索更多关于: 国际贸易讲稿 - 图文 的文档
国际贸易讲稿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0bri0do4o6m3qp9y5nl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