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6 11:17: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22课 北方民族的汇聚

一、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其实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民族远不止这些,为什么有些民族就淹没在了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了呢?因为各民族经过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互相取长补短,在生活方式、习俗风尚等方面逐渐趋同,这种现象就是“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北方有哪些少数民族,他们又是如何与汉族进行融合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师:首先同学们根据课件上几道简单的填空题“与书本合作”,快速地把课文自习一下,找到答案后请在书上划下来。 一、五胡内迁

东汉魏晋以来,内迁的“五胡”指 匈奴 、 卑 、 羯 、 羌 、 氐 。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的目的:学习和接受 汉 文化,进一步加强对 黄河流域 的控制。 2、内容:﹝1﹞494年迁都 洛阳

﹝2﹞汉化措施:穿汉服 , 学习汉语 , 采用汉姓 , 与汉人通婚 。 ﹝3﹞作用:促进了 民族融合 。 师:下面我们“与同学合作”,

请同学们观察“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看地图,你能得到哪些有些有效信息?

生:西晋时期的都城在洛阳;西晋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羌氐 2、少数民族为什么会内迁?

生:中原王朝为了分化瓦解北方和西北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力量,并达到补充兵源和劳动力的目的,对少数民族进行招抚,甚至强迫他们内迁。

3.想一想,少数民族内迁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生:游牧民族和汉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导致民族矛盾尖锐,在长达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中,各民族生活方式、习俗风尚等呈现出逐渐认同的趋势,各民族逐渐融合。

师:在民族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过渡:那么,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B )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鲜卑是个什么样的少数民族呢?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畜牧迁徙,涉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魏书·序记》材料反映出鲜卑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生:鲜卑族是个野蛮、落后的游牧民族,这样一个落后的民族,如何控制众多的汉族人和一天天走向汉化的少数民族呢?这对掌握了国家政权的鲜卑贵族来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这也是促使孝文帝改革的直接原因。北魏统治集团中的有识之士,越来越感到要稳住政权,必须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拓跋宏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在北魏上下开始了一场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谁是孝文帝呢?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孝文帝(467-499年),拓跋宏,他是北魏杰出的君主。三岁时即被立为太子。五岁时登基,二十四岁时孝文帝开始亲理朝政。

过渡:孝文帝亲政以后,烦恼特别多,他发现一个比较落后的民族能统一黄河流域实属不易,最近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平城这里春夏太短,冬天太长;离粮食产区太远,离北方的劲敌柔然却太近;鲜卑族的野蛮落后成分太多,知书达礼的文化氛围太少,而那些守旧派们却不愿改变,这样下去我们何时才能巩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呢?同学们看书告诉我,孝文帝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首先他干了什么事? 生:1.迁都洛阳

师:洛阳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自古以来就是黄河流域政治文化中心

师: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但保守势力们是怎样的态度呢?下面请每组派一位同学分别扮演下面四位守旧派的角色,最后全班推举一位同学扮演孝文帝。咱们再现一下当时孝文帝和守旧派关于是否迁都激烈论战时的场景。

甲:平城草木丰盛,牛羊成群,气候虽说有点冷,而洛阳夏季酷热难耐,为什么要迁到洛阳去呢? 乙:我是个大奴隶主,在平城有豪华的宅院,大量的地产,还有众多的奴隶,生活的很好,不能迁都。 丙:我们平城周围多数是鲜卑人,而洛阳周围多数是汉人,语言不统一,多别扭。

丁:平城是祖宗定下来的都城,已经近百年了,我们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不能迁都。 师:面对众多的守旧反迁都势力,孝文帝会用什么高明的手段达到其迁都的目的? 生: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2.汉化措施

师:虽然人来了洛阳,但是孝文帝感觉还是身处平城,一点没有文化名城的韵味:大臣们还是穿着以前胡服,说着以前的鲜卑语,心里还是想着以前的旧习俗,一点都没有汉人的礼仪风范,这样下去我们何时才能像汉人一样先进发达?于是孝文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请结合材料说一说孝文帝具体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

材料一 (两张图片) 生: 穿汉服

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 生: 与汉人通婚 3.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师:孝文帝采取了这么多措施,有没有收到他所预期的效果呢?这些改革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我们来看一段话,这是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洛阳后,他所描述的情况:自晋宋以来,人们以为洛阳荒凉无比,那是认为长江以北都是夷狄的缘故。不久前我到洛阳,才知道穿着华丽服装的大家世族,在中原也比比皆是。那里的人们识文知礼,物产丰富,生活宽裕,是我从前没有见到过也形容不出来的。 通过这段话同学们发现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作用?

生:孝文帝改革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学到了汉族的先进文化。

师:孝文帝改革除了给少数民族带来了很多变化,我们汉族人的生活有没有受到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呢? 生:通过胡椅(汉人做凳子)、吃烧烤、胡饼等汉人生活习惯的新变化反映孝文帝改革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师 :总的来说,孝文帝改革有力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师:在今天的中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这个民族? 那鲜卑族上哪去了? 生:没有,融入汉族之中。

师:有人说: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 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的融合和进步。但有人说: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灭亡。我们该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请同学们参照下面这个评价标准进行讨论。 评价标准

一、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 二、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生:孝文帝改革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进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对历史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孝文帝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最后教师总结:“学习历史,贵在借鉴历史,孝文帝的改革距离我们现在已一千五百多年了,大家想想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我国今天多民族之间的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什么借鉴的地方?

各民族要想进步,就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中华民族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不能封闭自己,而应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板书 作业

拓展合作:课后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五胡中除鲜卑族外其他四个少数民族后来是如何发展呢,是否都像鲜卑族一样融入汉族而消失了呢?”

教学评价

观察法:教师设计观察表格,对学生在讨论“孝文帝为何迁都洛阳”、“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时的种种表现,如探究问题、语言表达、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进行观察,及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记入表格,作为整体评价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依据之一。 教学反思

①美国哈佛大学曾有这样一句话“我听见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就领会了;我参与了,我就理解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以人为本,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问题的天地,这就是我本课的教学理念。

②本节课运用电脑和投影仪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图片、文字材料、音频、视频等资料,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外,通过使用白板的书写功能让学生在地图上圈画,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白板的回放功能帮助学生当堂复习、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③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教学方式发挥学生能动性并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④课堂教学发现初中生尤其是初一学生的表现欲望还是很强烈的,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切勿“一言堂”。值得注意的问题,在讲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的时候自己分析的过多,没有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发言的机会,导致没有更好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改进: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导学生去看图、分析材料从而自主地得到答案。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1)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0cs97yk0i4mn0g1mmp04oweh0q6fq00ok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