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人民医院
宗教法规政策、民族团结知识
应 知 应 会
名词解释
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
3、民族平等: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4、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相互尊重、平等互助、友好合作、和谐相处。它是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另一个总原则。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2
5、民族工作:指涉及民族事务的工作,它主要包括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建立健全民族法律法规体系,组织有关部门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国家的民族法律法规、并对这些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教育,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协调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帮助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开展少数民族对外交流活动等。
6、民族关系:民族关系是指在多民族的国家里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它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3
7、民族观:是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民族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
8、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9、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导公民在宗教信仰上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即公民有权选择信教或不信教,何时信教和放弃信教,信仰何种宗教或何种教派以及随时改变宗教信仰的权利,公民宗教信仰的权利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加以干涉。
10、“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
11、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其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