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陋室铭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2.理解文中类比、对偶等手法,并说出其作用。 3.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重点:
1.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导预疑学】
(一)基础性作业
1、查找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德馨( ) 鸿儒( ) 案牍( ) ...苔痕( ) 西蜀( ) 陋室铭( ) ...2、小组合作,结合文章,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有仙则名:出名。 有龙则灵:灵验。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帘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 ;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标志,无实义 .
(二)理解性作业
1、查找相关资料,完成文学常识填空。
《陋室铭》选自_《全唐文》 ,作者__刘禹锡_,字_梦得_, _唐_代著名诗人。“铭”,_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用韵。 2、熟读课文,摘录有关描写作者“德馨”的句子。
【导问研学】
研学任务一:结合书下注释及课堂学习,翻译重点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研学任务二:师生共同研讨探究课文内容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以不高、不深衬托“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暗示陋室而不陋,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2、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写陋室的?
环境(清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社交(高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生活(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作者借陋室反映出怎样的人生态度? 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导法慧学】
学了这篇文言文你学到了哪些方法,掌握了哪些技巧?
【导评促学】
一、课内阅读巩固。 1、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C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视。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2、对本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 A.引用孔子的话,隐含着以“君子”自居之意。 B.表达了作者高洁的个人志趣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C.这是一句反问句,意思是“只要我的品德高洁,我的屋子就一点也不简陋了。” D.是为了表示自己因贬官而身居陋室的愤激不平之情。 二、阅读文言文《君子慎处》,回答问题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久而不闻其香: 它的 (2)丹之所藏者赤:(成了)红色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因此君子一定要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4.谈谈短文给你的启示。
要慎重选择交往的人,一定不能让别人的不良行为影响了自己。(围绕“交友”的重要性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