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记程度/理解程度/运用程度
1.高一年级《思想政治》基础型课程考试内容
(1)我们的经济生活
识记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及其地位
生产→基础,交换→流通过程,分配→中间环节,消费→最终目的
理解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原因:①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我国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经济建设→雄厚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设计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方案
①以人为本→方案:要联系材料,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具体可行方案
②全面发展→方案:要联系材料,推动政治文化社会(经济不会考在这里)发展的具体
可行方案
③协调发展→方案:要联系材料,有利于协调发展(一般是城乡和地区发展)的具体可行方案
④可持续发展→方案:要联系材料,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可行方案
(2)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理解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①社会存在的基础:人类所需要的生活消费资料来源于社会生产
②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进步经济发展→经济生活变动→政治文化生活变动→使整个社
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调动人们积极性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压抑人民
积极性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理解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及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劳动者的劳动(实体性要素)→地位(最基本最活跃)→作用(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
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②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实体性要素)→地位(不可或缺)→作用(社会生产的一切物质实体都可以追溯到土地)
③资本(实体性要素)→地位(必不可少)→作用(用于生产追求增值) ④经营管理(联结性要素)→作用(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
⑤科学技术(渗透性要素)→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在社会财富增长中起决定性作用)
运用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①科技含量高(材料里面提到科技的贡献)
②经济效益好(材料里面提到符合市场需要or投入与产出的比率高) ③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发展是一类货色) ④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材料里面提到扩大就业) ⑤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交融
运用GDP统计指标含义、意义和缺陷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含义: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
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意义:①GDP总量: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②人均GDP:反映一过人们的富裕程度③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变化:一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缺陷:①无法统计闲暇生活和家务劳动的价值②把损害健康的产品的价值统计进去
识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使全
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理解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关系
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是密切联系着的。发展生产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前提,改善人民
生活则是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3)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
根据特定情景,运用个人可支配收入公式进行运算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消费+储蓄 (储蓄包括银行储蓄、购买股票、债券等or把钱放在家里)
运用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①生产决定消费
②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消费需求量的增
长,必然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扩大内需)
识记消费结构的分类
①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发展消费 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
③耐用消费品消费、非耐用消费品消费、服务消费 ④自给性消费、商品性消费 ⑤衣、食、住、行、用
理解恩格尔系数的意义
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消费水平↑→恩格尔系数↓)
根据特定情景,运用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运算
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指数/家庭消费总支出(储蓄、投资神马的都不在消费总
支出里)
运用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表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①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发展消费↑ 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
③耐用消费品消费↑、非耐用消费品消费↓、服务消费↑ ④自给性消费↓、商品性消费↑ ⑤食物比重↓即恩格尔系数↓
原因:①生产发展、社会进步②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
理解消费者的权利
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受尊重权⑥获得赔偿权
运用消费者维权主要途径的相关知识设计消费者维权的方案 ①先和经营者和解(准备好发票收据什么的) ②和解不成就上消协调解吧
(or②当对方违法的时候上行政部门申诉吧亲,那对你有利哟)
③实在不行起诉吧亲(这个可以不写。还有仲裁和诉讼只能选其一,但是一般谁脑子抽
了谁选仲裁,而且没事谁高兴走法律程序)
(4)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
理解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及其重要作用
①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①衣食之源、生存
之本②其他部门的存在发展离不开农业)
②第二产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决定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①为其他部分提供物质技术装备②提供基本生活消费品③国家积累的来源,巩固国防)
③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①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②扩大就业③提高生活水平,精神文明建设)
理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推进服务业全面发展。 ①巩固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中国特
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②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小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运用正确对待择业问题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经济现象
正确的择业观:①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②既要考虑经济待遇,
更要有精神的追求③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
运用解决劳动争议主要方式的相关知识针对具体情境设计劳动者维权方案 ①先双方平等自愿协商
②协商不成就去本单位劳动争议委员会调解
③再不行就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这货是必经程序啊,你最后想要起诉一定要经
过它哟)
④不服仲裁的话就在仲裁15天内向法院起诉吧亲
(5)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
理解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辩证关系 ①两者辩证统一
②财政收入决定财政支出,有收才有支,多收才能多支
③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又为增加财
政收入创造条件
理解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辩证关系
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经济发展是根,财政收入是叶。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
能叶茂。要增加财政收入,最根本的是发展经济。只有发展经济、厉行节约,才能广辟财源,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才能实现国家的职能。因此,把该收的坚决收起来也是十分必要的。
运用财政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财政的作用
总:①财力保证→国家履行职责完成任务②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①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②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全面发展) 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 ④巩固国防
识记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含义: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
无偿征收财物的一种形式。
基本特征:①强制性(依靠国家政治权利强制征收)②无偿性(收了就不还了)③相对固定性
理解我国税收的本质 本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原因:国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财富以税收的形式集中起来,都是为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
的,人民群众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识记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6)金融服务和投资理财
识记我国实行纸币本位制,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