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对组织和顾客而言都有经济性问题,
在利益方面考虑:对顾客而言,必须考虑减少费用,改进适用性;对组织而言,则需考虑提高利润和市场占有率。
在成本方面考虑:对顾客而言,必须考虑安全性、购置费、运行费、保养费、停机损失和修理费以及可能的处置费用;对组织而言,必须考虑由识别顾客需要和设计的缺陷,包括不满意产品返工、返修、重新加工、生产损失、担保和现场修理等发生的费用,以及承担产品责任和索赔风险等。 (一)质量与经济
质量管理以质量为中心,努力开发和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的趋势从“消除不满意”向“追求满意”方面发展。质量经济性逐渐成为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质量经济性管理
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来提高组织经济性效益有两个方面: 一是增加收入(销售额)、利润和市场份额。 二是降低经营所需资源的成本,减少资源投入。 1、质量经济性的基本原则
质量经济性的基本原则是:从组织方面考虑-降低经营性资源成本,实施质量成本管理;从顾客方面考虑-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质量经济性应体现组织的宗旨-组织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可从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入手。 (1)增强顾客满意 A、开发新产品(包括服务)
开发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服务),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开发独特的产品(服务)
缩短新产品的推出时间。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 改进现有的产品(服务),适应不同顾客群的需要。 B、改进现有产品(服务)的市场营销 增强信誉。
增强顾客忠诚度。认真考虑顾客的愿望。
扩大市场份额。加强营销策略的研究,加强营销网络的建设,采用先进的营销手段,努力扩大市场占有量,为更多的顾客服务。
(2)降低过程成本
①、降低符合性成本:符合性成本指现有的过程不出现缺陷(故障)而满足顾客所有明示的和隐含的需求所花的成本。
17
A、 提高现有的过程能力。过程能力指过程加工方面的能力,对于加工过程而言,过程能力即工序能力,应从提高人员素质、改进设备性能、采用新材料、改进加工艺方法和改善环境条件等各方面出发提高过程能力,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降低损失。
B、 C、
提高技能。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
过程再设计。重新对过程进行设计,采用新的加工工艺流程和方法,设计全新的服务过程,从而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降低损失。
②、降低非符合性成本:指由现有过程的缺陷(故障)而造成的成本。
A、 减少停工所造成的损失 B、 减少顾客退货
C、 减少超支。主要是减少计划外的额外开支。 D、 降低能耗和污染损失。
2、质量经济性管理程序
首先识别和评审一个组织的所有运作过程,然后从识别和监测全部过程成本与识别和监测顾客满意的情况,并各自形成报告,并将报告提交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进行管理评审。通过评审,评价过程成本、顾客满意度和组织的整个经济效益,从中寻找任何改进的机会,包括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持续改进和全部的新产品过程。在寻找和确定了需改进或持续改进的项目之后,应对此及相关的活动进行详细的成本和利益的分析。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并提出具体的质量改进活动方法和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实施又重复上述的过程,同时识别和监测改进活动过程的实际成本和改进后顾客满意的程度。以此循环。
质量经济性管理的核心是综合考虑顾客满意和组织的过程成本、综合考虑顾客和组织的利益,从中寻找最佳结合点。 二、质量成本
20世纪5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把产品质量预防和鉴定的费用同产品不合格要求所造成的损失一起加以考虑,首先提出的质量成本的概念,以后,朱兰等专家又提出了有关质量成本的理念。
(一)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
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 (二)质量成本分类
1、PAF分类,即按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故障(损失)成本分类。
18
模型构成如下: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预防成本 投入 鉴定成本 支付的费用 质量成本 故障 (损失) 内部故障成本 外部故障成本 产品在交付前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 交品在交付后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 定义 为预防故障所支付的费用 为评定质量要求是否被满足而进行试验、检验和检查所外部活动成本
2、符合性分类 第一级 第二级 符合性 鉴定成本 质量成本 非符合性
(三)质量成本模型 (四)质量成本管理
鉴定成本 故障成本 第三级 预防成本 定义 为预防故障所支付的费用 预先审查。 由于产品不满足要求而需鉴定,查明故障所支出的费用 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 1、确定过程,初步用成本评估,针对高成本或无附加值的工作,从小范围着手分析造成故障的可能原因,耗力和耗财的过程为研究重点。
2、确定步骤,列出每个步骤或功能的流程图和程序,确定目标和时间。 3、确定质量成本项目,每个生产和质量成本,以及符合性和非符合性成本。 4、核算质量成本,从人工费、管理费等着手采用资源法或单位成本法核算质量成本;
5、编制质量成本报告,测量出质量成本及其对构成比例与销售额、利润等相关经济指标的关系的分析,对整体情况做出判断,并根据有效性来确定过程改进区域等。 (五)质量成本分析 1、质量成本的结构比例指标
预防成本预防成本率=
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鉴定成本率=
质量成本19
故障(损失)成本(内部+外部)故障(损失)成本率=
质量成本2、相关比:质量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来反映质量成本水平。
质量成本占销售额比例=
三、质量成本构成 (一)预防成本 1、质量策划费用
质量成本
销售额定义:质量策划费用是指有关部门和人员用于策划所需的时间的费用支出。 包括:
规划质量体系的具体细节所需的时间;
根据产品设计和顾客对质量要的要求,编制用于材料、工序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程序、作业指导书所需的时间;
可靠性研究; 试生产质量分析;
为编制试验、检验和工序控制的指导书或操作规程等所需的时间。
2、过程控制费用
定义:是为质量控制和改进现有过程能力的研究和分析制造过程(包括供应商的制造工序)所需全部时间的费用。
包括:
为有效实施或执行质量规划而对车间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所需的费用支出;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自始至终进行控制所支出的费用。
3、顾客调查费用
定义:是为了掌握顾客的需求所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和分析所花费的费用。 4、质量培训费以及提高工作能力的费用
不包括指导员工达到标准熟练程序的训练费,而是用于改进和提高质量水平所花费的相关费用。
5、产品设计和鉴定/生产前预评审费用
为了鉴定设计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评价试制产品或产品规范早期审批时所支出的费用。此外还包括生产前预评审费。 6、质量体系的研究和管理费用
质量体系的研究和管理和是指用于整个质量体系的和管理费用,以及辅助费用。 7、供应商评价费用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