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应急终止后后续工作
(1)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2)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补充及修改意见。
(3)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6 信息公开
(1)公司发生事故信息报告要贯穿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善后恢复全过程,公司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收集、整理和研究本部门可能发生突发事故的信息,并及时汇总分析。
(2)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原则,对于一般事故的信息,事故单位应立即将详细情况上报公司事故应急指挥部管理部(安全环保部)。
(3)事故信息报告应言简意赅,用词规范,逻辑严密,条理清楚。一般包括以下要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的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及采取的处置措施;事故报告单位等。一般情况下,采用公司内部电话报告。紧急情况下,可先用手机报告,之后采用文字报告。 (4)事故信息,由管理部配合政府对外统一发布。
7 后期处置
7.1 现场保护
(1)应急救援终止后,企业保卫人员应在事故现场设置保卫,禁止闲杂人员进入;
(2)由专业人员采取防护措施之后进入现场进行检查:是否有余火或造成死灰复燃的可能;是否存在悬吊物或可能造成物体打击的隐患;是否有危险污染物可能形成二次污染的因素和条件;是否还存在需要及时抢救的物资和材料等。
7.2 现场洗消
(1)检查之后根据具体情况,组织人员进入现场消除火灾隐患,扑灭余火;
(2)消除主要场所安全隐患,保证通道畅通,保证事故调查人员进入现场的人身安全; (3)专业人员到现场清理污染物、危险化学品残余物,避免造成新的污染和二次伤害;洗消的方法可采用现场清理回收、冲洗清除、中和消除等办法; (4)洗消的时间和顺序要根据事故调查工作的需要来安排。
14
7.3 善后处置
(1)公司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保护现场、人员安置、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人员稳定。
(2)安全事故发生后,财务部和管理部及时开展保险理赔工作。 (3)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7.4 总结报告
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并及时上报。
8 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1)为了在应急反应中应急指挥,各应急专业队之间保持良好的通讯,以保证应急反应顺利进行。
(2)中控室实行24小时值班,公司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
(3)24小时中控室值班电话:0777-2132988
(4)24小时大门门卫值班电话:0777-2105288 内线(8760) (5)报警联络电话:报警联络电话(见附表) (6)公司应急指挥部各相关领导联络电话(见附表)
8.2应急队伍保障
应急队伍要加强训练,针对模拟事故进行应急演练,并加强救援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定期演练制度,实战性的综合应急演练每年不少于1次,确保应急队伍能适应应急救援的需要。
应急队伍组成表
机构名称 指挥部 封锁及疏散队 后勤及救护队 通讯联络队 抢 险 队 队部 现场处理组 组成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生产副总、常务副总 队长:保安班长 队员:保安人员 队长:安全环保部经理 队员:管理部后勤人员、司机 队长:生产技术部班长 队员:生产技术部班员 指挥:生产副总 副指挥:生产技术部副经理 组长:三修主任 组员:三修班员 15
组长:行政主管 组员:义务消防队员 组长:管理部经理 组员:保安、地磅员 消防组 疏散组 备注:总指挥不在副总指挥代替律行总指挥的职责。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为确保在进入事故应急状态时,不因缺少必要的器材而影响指挥和各应急专业队的作战质量,必须事先按照有关规定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并按应急时使用专业队进行分类妥善集中保管,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管用有效。其应急救援物质台账见附件。
(1)采购制作:应急专用器材统一由公司运营部负责采购或制作 (2)保管:应急专用器材统一放在应急器材间内,由控制室负责保管。 (3)保养维护:“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保存及维护。
(4)保管方法:现场抢险队专用器材统一保管,临战时由指挥部按需分类。为方便临战时的快速分发,应按应急作战时使用的归属权进行分类保管。
8.4经费保障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所需经费由安全环保部根据实际情况向公司提出申请;事故发生过程中所需经费由应急指挥部解决。
9 应急预案管理
演练的两种基本功能就是演练与测试,它可提供有关应急步骤进而增进技术方面之有效训练方式,其主要功能在提供有效方法以便测试应急管理系统的适当性及保证所有应急单位均可以有效应付紧急情况。演练是最有效的方法,是以完成下列目标及目的: (1)在紧急事件发生前能发现缺失。 (2)确定资源不足之处(包括人力与设备)。 (3)改善各应急人员、部门及组织之间的协调能力。 (4)获得公众对应急能力的信赖与认可。 (5)改善应急人员在应急时的自信与技巧。 (6)争取政府机关与社区居民相对应急配合与合作。
9.1 应急预案的培训
9.1.1培训形式
训练与演练的形式可分为讲解、沙盘演练、单元(功能)训练、实地演练。 (1)讲解
讲解是用来使参与人员熟悉新计划及步骤,提供一个整个计划的概念,而讲解大部分是在计划初期时,在主要计划修正时,或在更换计划书来实施。参加讲解的人员应包括应急人员、政府机关及社区组织等。
(2)沙盘演练
16
沙盘演练提供一个没有压力及时间限制之模拟紧急演练,而在实际紧急情况时则会有压力及时间限制。沙盘演练与讲解类似,但其目的不同。沙盘演练的目的在于评估计划及步骤,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法与协调技巧,评估新的影响、计划中的操作与训练所需的协助等。
(3)全盘演练
对整个紧急应急系统流程提供测试,不同于功能训练对个别单元之应急能力测试,一个全盘演练应包括所有应急单元与组织,特别在工厂与政府机构、社区居民、提供协助机关之间的协调。全盘演练之应急范围比任何其它演练都大,且比其它演练对参与者有更多压力并需要更长时间演习。 9.1.2培训内容
(1)如何识别危险 (2)如何启动应急报警系统 (3)危险物质泄漏控制措施 (4)扑灭初期火灾的方法
(5)各种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使用方法 (6)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方法 (7)防护用品的正确穿戴和使用 (8)如何安全疏散人员
9.2训练与演练计划
(1)训练计划
依照以下原则办理训练计划:
①. 新进员工于四周内完成新进人员紧急应急训练。公司员工每年举办1次应急计划
演习。
演习时间:每年11月的某一天。 演习负责人:总指挥
演习筹备事宜负责人:安全环保部负责
②. 员工训练教材由安全环保部负责。 ③. 训练结束记录训练结果,并测试训练成效。 (2)测试及更新
④. 新进员工于四周内完成新进人员紧急应急训练。 ⑤. 演习结果检讨后纳入更新计划中。
⑥. 有关政府法令配合以每季度一次整理,作整理后更新应急计划。 ⑦. 有关组织人事之异动(应急负责人更改)随时更新应急计划负责人。 ⑧. 应急计划更新工作由安全环保部负责。 (3)训练及更新测试遵循以下原则:
⑨. 事故应急之模拟:
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