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超音速客机概念设计项目组工作报告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17:40: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2 气动研究成果

主要任务为对超音速客机的气动设计理念和思想,及新的方法进行调研;进行翼型的选择;完成机翼、全机的升阻特性估算。

(1)、机翼翼型的选择

由于本机采用双三角机翼,内外采用两个翼型,在对比了一些性能相似的翼型后,内翼我们选用了NACA64-203翼型,外翼选用NACA65-204。

图2.4 机翼内、外侧翼型

由选择的翼型及飞机的飞行状态,进而得出巡航状态下和飞机起飞、着陆时的升阻特性,巡航升阻曲线如图2.5所示。

图2.5 飞机巡航升阻特性

飞机巡航机翼迎角?=4.5°

巡航升力系数CL,cru = 0.146 ; 巡航阻力系数CD,cru=0.0153 巡航升阻比(L/D)cruise=9.54

第 12 页 共 36 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飞机起飞最大升力系数CL,max,to=1.25 ;升阻比8.0 着陆最大升力系数CL,max,L=1.50 ; 升阻比7.1 (2)、垂尾和鸭翼翼型的选择

根据配平力矩需要,及鸭翼的平面形状,鸭翼选用NACA65-003翼型如图2.7所示;垂尾选用NACA0004翼型,如图2.6所示。

图2.6 垂尾翼型选择

图2.7 鸭翼翼型选择方案

由于本机采用前置鸭翼布局,没有平尾。设计中为了增加前翼的效率,前置鸭翼设计成全动鸭翼,且鸭翼仅用作配平和辅助操作。鸭翼升力特性如下:

起飞最大升力系数为0.62 着陆最大升力系数为0.63

第 13 页 共 36 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3 结构研究成果

本项目设计中结构设计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有关超音速客机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的调研;飞机机体表面气动热的分布估算;飞机机翼、机身的结构设计及材料的选择与布置,机翼、机身结构的受力分析;全机结构三维模型的建立。

(1)、本机的气动热采用工程估算方法,机体表面的气动热分布如下图2.8所示。

图2.8 机体表面气动热的分布

根据飞机机体表面的气动热分布,再对飞机各部分的受力情况进行简单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飞机各部分进行材料的选择,及初步的粗略布置如下图2.9。

图2.9 机体材料初步粗略布置方案

(2)、在飞机的初步受力分析完成后,对飞机的机翼、机身的结构进行了布置,下图2.10和2.11展示了机身、机翼的结构布置形式,及传力形式。

第 14 页 共 36 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图2.10 机身结构布置方案图

本机机身结构采用桁条式如图2.10所示,抗弯、扭能力强,且机身上无特大开口;机翼采用带平行梁的多梁单块式结构,传力路线短,结构重量轻,机翼抗扭能力强。

本机机翼采用带平行梁的多梁单块式双三角翼结构布局,如图2.11所示。该结构机翼蒙皮较厚,与长桁、翼梁缘条组成可受轴力的壁板承受总体弯矩。机翼内长桁分布较密,梁或墙与壁板形成封闭盒段提高机翼的抗扭刚度。机翼采用整体贯穿机身的形式与机身相连,进行力的传递。该结构形式,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机翼结构质量要小于其它结构型式。由于机翼上的载荷从短梁以最短的路径传向机翼与机身的接头,结构布置简单,力的传递直接简单,减轻了结构

第 15 页 共 36 页

超音速客机概念设计项目组工作报告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0s2e8cqjj1x2cx44e9d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