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5 项目成果评价
经过小组四名成员3个月的努力,我们的设计任务基本完成,作出了全机布局电子样图和结构三维模型,对飞机的各个部件的总体几何参数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对其受力进行了分析,进行了结构的布置,进而分析了机体结构的传力。完美的设计将具有好的飞行性能,我们也对本机进行了气动特性及飞行性能和经济性分析,由于设计中采用了目前先进的工艺技术及先进材料和气动设计思想,飞机飞行性能和经济性均优于第一代超音速客机。本超音速客机设计结果与初期设计指标比较如下表2.5中所示。
表2.5 本机设计结果与初期设计指标比较
初期设计指标 巡航速度 巡航高度 载客量 航 程 续航时间 指标要求 Ma2.0 16000~18000m ≧200人 10000~12000km ≦6h 设计结果 Ma2.0(最大速度Ma2.2) 16000m 200人(最大载客242人) 最大航程11260km 5.4h 从上表的设计结果可以看出,飞机总体性能基本满足项目初期提出的设计要求,尤其是载客量远超过了设计指标,提高了超音速客机的经济性和生存力;巡航高度和巡航速度基本等同于设计要求,巡航速度和航程是在对飞机各方面性能,尤其是发动机性能提出超前设计要求(其科技水平达到未来5年的航空科技水准)后得到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最大飞行速度也使飞机具有更优的飞行性能。综合各方面性能,表明本机总体设计过程是合理成功的。
第 20 页 共 36 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总结与体会
一、项目总结及体会
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我们超音速客机设计小组的四名成员在四名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既定的设计工作,对一款新型的超音速客机完成了初步的概念设计,我们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对国内外超音速客机的研究进行系统的调研,确定本项目超音速客机的布局形式,进行客机总体参数的确定和动力装置的选择。
(2)、进行了客机部件详细参数的设计,乘客舱的设计,机翼平面形状的设计及翼型的选择,垂尾和鸭翼的设计,起落系统的设计等
(3)、对飞机全机的结构形式进行了选择、布置,并进行了初步的材料选择分配,对机体表面的气动热进行了初步的估算,对飞机的机翼、机身的受力形式及传力进行了分析。
(4)、利用CATIA作出了全尺寸电子样机及本机的结构三维模型
(5)、对飞机的气动特性及飞行性能进行了初步的计算分析,并对超音速客机的经济性进行了初步的评估分析。
由于时间和知识有限,我们还有许多方面尚未进行研究。例如由于缺乏充足的有关民航客机运转的各种费用的资料和金融知识,设计中仅仅对超音速客机的经济性进行了很简单的初步分析评估,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使用费用等方面的研究;结构设计中限于知识限制及结构分析软件掌握不熟,没有对飞机全机的结构受力进行详细的分析,设计中而是采用了粗略的工程估算方法;襟翼的气动设计分析时,由于没有较好的软件对所选择的襟翼(富勒襟翼)进行气动特性的分析,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襟翼进行了气动性能分析后进行修正,当然这样做不免一些误差的存在。
虽然存在上面诸多难以完成的工作,但是我们还是竭尽所能,来使设计工作尽量完美,以求满足我们项目启动初期提出的相关设计要求。
超音速客机的研究现在是国际航空界上的一个热点,能作为一名小组成员参与到这个项目的研究中来对我们每个小组成员来讲都是一次接触了解航空发展新趋势的,新的科技的机会,并且也锻炼了我们运用已经学得的知识,分析问题、
第 21 页 共 36 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可查阅到的资料较少,项目进展前期,我们都作了较多的调研工作,阅读了国内外众多的刊物和技术报告,对国内外超音速客机的研究历程及目前的技术水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设计过程中,由于超音速客机设计现有的经验公式很少,许多设计问题都需要我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创新性的发散思维来分析、设计。虽然设计过程中问题重重,但我们总没有气馁和放弃,我们坚信我们能行,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最终完成了设计任务。
回忆起曾因某个问题悬而未解而熬夜鏖战,在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后的那种喜悦,真是一辈子也难有几次;曾经因为某个结构参数问题不知道如何确定,翻阅资料,反复设计校核,再设计再校核,甚至好多次晚上做梦都梦见自己在画图,分析哪。这样的锻炼机会,这样的工作学习激情是很少有的,也就是在找到自己喜欢做的、而且擅长的事情后,才会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忘我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而这样的机会,就被我们扑捉到了,而且我们也实实在在利用了这次机会锻炼了自己,使自己个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将来毕业后以懂知识会实战的形象参加工作,就能很快地适应工作科研环境。
二、团队工作总结与体会
今年航空学院首次以团队创新的模式进行本科阶段的毕业设计,我们小组的四名同学有幸成为超音速客机设计创新小组的成员,设计中我们以一个整体来相互协作完成一款超音速客机的设计工作。
团队合作是我们本次毕业设计的一个创新点和特色,但从某种层面上讲也许是一个难点。人多并不代表着就一定能做的更好,以往就有学生作毕业设计,一个人完成设计过程各个方面的工作,并还制作出来了比例模型,进行试飞,可以说做地相当出色。作为一个团队,如果能把团队各成员的积极性恰当的调动起来,协调起来,那么我们的能力远大于四个人,可能是相当于八个人的能力都有可能。但是,如果团队成员没能很好的协同工作,团队成员都没有积极性,一个任务下来大家都相互推搡,不愿意去探索,去下功夫研究,那四个人的力量甚至不如一个人做的好。所以,运用好大家的积极性,协调好成员之间的各种关系,恰当的进行分工,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所长,是决定着团队成败的关键。
第 22 页 共 36 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上面提到团队创作是本次毕业设计项目的创新点和特色,那为什么要把过去一个人就能做的课题分给一个团队来完成那?首先,我们要认识清楚,团队合作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几个人一起干活可以做的更快,更好,而是为了锻炼一种团队协作的思想,进行一种类似于企业单位的工作模式探索,这样可以让我们提前适应将来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团队(TeamWork)协作已经是众多企业选用的任务攻关模式了。可以这样看待企业的项目团队,企业的一般职工是正规军,而规模较小的项目团队就是先锋突击队,这些先锋突击队以较小的代价,过关斩将、攻城略地完成艰巨的任务。一个小规模的项目团队以较高的效率,顽强的意志,完成了一个个艰巨的任务。
诚然,项目团队有这么好的优势,但不是随便拉几个人组一个团队就能完成一般人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团队优势的体现,要依靠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依靠团队成员充满激情的投入到项目中,否则大家思想沟通不畅,积极性丧失,意见难以统一,效率就无从谈起,工作将很难继续。
我们超音速客机设计创新团队由来自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2004级的四名本科生及航空学院的四名指导教师组成,团队成员,即龚雪淳、潘环、龚德志和李亮,都是基于对此项目的热情和兴趣而自愿报名参加的,经过面试最终确定下来的。团队成员确定下来以后,我们进行了团队个人的分工,分工根据每个人的意愿及专长进行的,基本上每个成员都选择了自己喜欢而且擅长的方向。最后还确定了一名团队负责人,本团队负责人是龚雪淳同学,相当于公司的项目经理,其负责团队日常工作的分工、组织和协调,并进行进度的监督和向团队负责老师进行每阶段的工作汇报。
另外,创新团队模拟实际项目团队工作模式,确定每周的周一召开一次团队例会,每位团队成员及指导教师都要出席此次例会。例会上每个团队成员要对自己上周的工作进行总结阐述,并提出自己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进行讨论,拿出解决方案,最后每人都要提出自己下一周工作的一周小计划。周例会上团队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提出疑问和建议,也可说明指出某人的工作进度慢了,影响了团队工作的进度,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每周的例会都进行会议记录,以便日后查阅之用,这点也是在后面才开始实行的,希望下一届创新团队开始就依此组织。每月团队成员还要进行一次阶段总结汇报,把自己一个月来完成的工作进行总结,说明是否还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第 23 页 共 36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