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细胞所围成的.
原肾管 一部分无脊椎动物(如涡虫)所具有的原始排泄器官。焰细胞是它的基本单位,它是一个中空的细胞,内有一束纤毛,经常均匀不断地摆动,通过细胞膜的渗透而收集体中多余水分、液体、废物,把它们送到收集管,再送到
较大的排泄管、最后由排泄孔排出体外。 81.终生具有脊索的动物: 尾索动物门中的尾海鞘纲 头索动物(如文昌鱼) 圆口类动物(如七鳃鳗) 硬骨鱼中的肺鱼亚纲
盲蛇,又称钩盲蛇,为台湾地区所产蛇类中体形最小,体长不超过20公分,呈圆筒状,形似蚯蚓,故又称“蚯蚓蛇”。头小呈半圆形,与颈不易区分,眼睛极小且退化成感光眼点
呈黑点状。鼻鳞有一沟将鼻鳞分成前后两半。体鳞20列。尾部短而呈钝形。全身大致为黑褐色或褐色。
蛇目的一科,是世界上最小的蛇。无毒,体呈圆
9
柱形,从头到尾粗细相似,尾短、周身被大小一致的、覆瓦状排列的圆鳞,没有腹鳞的分化。已知约3属160余种,广泛分布于中美、南美、西印度群岛、欧洲南部、非洲、亚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暖温带及热带地区。
83. 不同的生物,甚至在进化上相距甚远的生物,如果生活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选择压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以适应相同的条件。此种现象称为趋同进化.鲸、海豚等和鱼类的亲缘关系很远,前者是哺乳类,后者是鱼类,但形态结构、功能都相似。
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
同功器官即功能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来源不同的变态器官.如茎刺和叶刺,茎卷须和叶卷须等.
同源器官即来源相同,功能和形态不同的变态器官.如茎刺和茎卷须,支持根和贮藏根等.
85. 真骨总目:是辐鳍亚纲中最高等的种类,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数量最多(鱼类中9种6属此总目),经济价值最高的一总目。 主要特征
① 体表被圆鳞或柿鳞(有少数种类无鳞)。
② 骨骼高度骨化,具有特殊的单个犁骨、续骨、尾舌骨、齿骨及隅骨等。
③ 奇鳍鳞质鳍条的数目与骨鳍条数目相等。 ④ 动脉圆锥退化,代以动脉球。 ⑤ 肠内不具螺旋瓣。
10
⑥ 有鳔,与食道相通或不相通。
⑦ 大脑半球不发达,中脑及后脑发达。 ⑧ 卵巢与输卵管相连,输尿管和生殖导管分开或形成共同管,开口于肛门后方。 ⑨ 正型尾鳍。
鱼纲高于圆口纲而更接近于其他脊椎动物的进步特点: (1)鱼类开始具备上下颌,进入颌口类的行列。 (2)鱼类开始具备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偶鳍的出现,大大加强了动物体的运动能力,并为陆生脊椎动物的四肢打下基础。
(3)鱼类开始具有一对外鼻孔和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加强了嗅觉和平衡觉,属于脊椎动物嗅、听觉的最基本结构类型。
(4)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90.海绵动物的生殖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类。无性生殖又分为出芽生殖和芽球生殖两种。出芽生殖是海绵的部分体壁向外突出形成芽体。芽体成熟长大后离开母体长成新个体或不离开母体而成为群体。芽球生殖是先形成芽球。在中胶层内一些储存了较多营养物质的原细胞聚集成堆,外包以几丁质和一层双盘头或短柱状骨针,形成芽球。当海绵体遇上不良环境死亡后,无数芽球留存下来并渡过严冬或干旱等不良环境,当条件适合其生活时,芽球细胞从芽球上的胚孔萌发出来发育成新个体。 92.
11
蓝藻:无鞭毛 裸藻:9+2茸鞭型 甲藻:顶生——尾鞭型 金藻:9+2尾鞭型
侧生——茸鞭型 硅藻:9+0茸鞭型
黄藻:伸向前方——茸鞭型 (9+2)弯向后方——尾鞭型
绿藻:9+2尾鞭型 、轮藻(属绿藻门) 红藻:无鞭毛
褐藻:精子和游动孢子的鞭毛:向前方——茸鞭型
向后方——尾鞭型
94.
松叶兰 肾蕨 石松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