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学大纲
(含实验课)
大纲编写依据:
根据平顶山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为主要依据,参照中国传媒大学付程教授主编的《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和张颂教授主编的《中国播音学》等教材中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普通话语音以及发声能力的基本要求,结合本课程特点,贯彻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特编写本课程大纲。
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年级开设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必修课。
本课程通过讲授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熟练规范地运用普通话,系统地掌握播音发声理论知识,逐步掌握并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做到发音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达到艺术语言表达的要求,以适应播音主持创作的需要。为他们进一步学好《语言表达》《播音创作基础》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原则与方法:
本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普通话发音发声技能,实践性较
强,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语音和发声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学生的自我完善能力。因此课程分为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两部分,大课进行语音、发声理论讲授,小课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发音发声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自我完善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专业素质。 相关课程:
《播音学概论》、《语言表达》、《播音创作基础》等 总学时及学时分配建议表:
本课程讲授时间为一学年(两个学期),每周6学时,全年共186学时。本课程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普通话语音概说4学时,声母20学时,韵母22学时,声调12学时,音节结构和声韵拼合关系4学时,语流音变16学时。下半部分:播音发声概说6学时,呼吸控制24,口腔控制20学时,喉部控制10学时,共鸣训练22,声音弹性18,情声气结合8时。
学时分配建议表
第一学期:
章 内容 学时 一 普通话语音概说 4 二 声母 20 三 韵母 22 四 声调 12
五 普通话音节结构和声韵拼合关系 4 六 语流音变 16 下学期:
一 播音发声概说 6 二 呼吸控制 24 三 口腔控制 20 四 喉部控制 10 五 共鸣控制 22 六 声音弹性的训练 18 七 情声气的结合 8 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为普通话语音,包括:普通话语音概说,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结构和声韵拼合关系,语流音变;下半部分为播音发声,包括:播音发声概说,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共鸣控制,声音弹性的训练,情声气的结合。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如下: 上篇:
第一单元 普通话语音概说
教学要求: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普通话的概念,明确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本含义,理解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普通话语音的相关概念,了解普通话语音的主要特点,提高学生理解、运用普通话的实际能力
教学内容:
一、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 二、 普通话语音教学的重要性
普通话是规范化的汉民族共同语,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改革,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三、 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汉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北京语音音系比较简单,音节结构形式比较少。 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清声母多,听觉感觉清脆、响亮。 3.声调系统比较简单,但变化鲜明。四个声调的调值高音成分多,低音成分少,使语音清亮,高扬,且具有高低抑扬的音乐色彩。
4.音节之间区分鲜明,使语音具有节奏感。
5.词汇的双音节化,词的轻重格式的区分以及轻声、儿化的使用语言表达作用更加准确、丰富。 四、 语音的物理、生理及心理基础
语音具有声音的物理属性: 音高,与声波的频率高低有关。
音强,与声波的振幅大小有关。 音长,指声波震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语音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振动与调节发出的。是人类发音器官的一种生理活动。人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动力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及咬字器官。
语音的产生和接收理解的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同时人在言语发生的过程中还要及时检验发声的效果,进行反馈,并依此来不断调节发声器官的运动。 五、语音基本概念
音节:音节是语音里最自然、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单位。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代表一个音节,只有少数儿化的音节,例如“花儿”写作两个汉字,却是一个音节huār。
音素:音节不是语音的最小单位,音节是由音素组成的。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
元音和辅音:根据不同的发音性质,音素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元音,即发音时呼出气流不受发音器官阻碍而发出的音;一类是辅音,即发音时气流通过发音器官受到某种阻碍而发出的音。
音位: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不是把语音仅看成是物理或生理的差别,而是在某种语言中,把语音归纳为数目有限的具有辨义作用的语音单位叫音位。
舌位:发元音时舌面隆起最高点,即最靠近上腭的一点,即近腭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