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用气发声。 教学内容:
一、播音发声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 1.
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原理: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并不是简单的胸式
呼吸法加腹式呼吸法,而是指胸、腹所有呼吸器官都参与了呼吸运动,使胸廓、横膈膜及腹部肌肉控制呼吸的能力得到合作,不但扩大胸廓的周围径而且扩大胸腔的上下径,因而能吸入足够的气息,气息的容量大。 2.
掌握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的要领。
吸气要领:吸气要到肺底,两肋打开,腹壁“站定”。 掌握呼气的稳劲状态,锻炼呼气的持久力。 3.
播音发声掌握呼吸控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呼吸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呼吸、说话用都是下意识“自动化”的,而日常的呼吸控制能力,不能满足广播电视艺术语言发声的要求。
第二、广播电视艺术语言发声时说话用气,在呼吸控制的训练过程中,为便于体会有意识的呼吸控制,可以先从强控制入手;而说话用声的呼吸控制一般是弱控制为主。
第三、呼吸控制只是控制人体发声综合状态的一方面,实际训练时不可能与其他部分分割。
第四、人的呼吸控制总是处在运动状态中,特别是在说话时,思想感情在运动中,语流中的气息是运动的、变化的,呼吸控制必须
服从说话时思维、情感表达的需要,要灵活多变;切忌以僵化、机械的呼吸控制制造声音的变化。
第五、在呼吸控制中,呼和吸是一对矛盾。但呼气是主要的方面,因为语言发声过程是呼气过程中完成的。吸气和换气都是为发声服务的。
二、呼吸控制的训练 (一)呼吸肌的训练
1.腹肌的训练 (1)腹肌爆发力的锻炼
(2)腹肌各部分肌肉灵活配合的锻炼 (3)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 2.控制隔肌能力的锻炼 (1)隔肌弹发 (2)隔肌弹发喊操口令
(二)胸肌联合式呼吸基本状态的训练 1.体会日常生活中呼吸肌的运动及配合
2.以慢呼慢吸方式体会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的基本状态 3.延长呼吸控制时间的练习
(三)扩展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能力的训练 1.慢呼快吸的训练 2.快呼快吸的训练 3.快吸慢呼的训练
(四)呼吸控制运动状态的训练 1.结合声调训练 2.结合绕口令训练 3.结合格律诗训练 (五)换气训练 1.换气的要领 2.换气的基本方法
3.结合播报名单,新三字经、家政四字歌做换气练习 4.新闻性稿件中一些长句子播读时的换气训练
第三单元 口腔控制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口腔控制对播音发声的重要性,了解播音发声对吐字归音的要求,掌握吐字归音的要领,并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达到吐字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的要求。 教学内容:
一、 加强口腔控制是保证播音发声质量的关键
播音发声对吐字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内容: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
准确,指的是字音准确规范,也就是字正。 清晰,指的是字音清晰。
圆润,是指除了嗓音形成的圆润外,还指又吐字形成的“吐字如
珠”,此外还应保持丰富的泛音共鸣,使语音悦耳动听,也就是要实现“腔圆”的要求。
集中,指的是声音集中,需要在发声过程中有关发音器官力量的相对集中。
流畅,是说我们发出的每一个字音、每一个音节,都是融汇在语流当中。
二、 咬字器官的吐字归音 (一)咬字和咬字器官
由肺呼出的气流通过声带发出声音,经咽腔到达口腔,在口腔内受到各种节制而形成了不同的字音。这个过程就叫做“咬字”。
口腔内对声音起节制作用的各个部位,就是“咬字器官”。 (二)吐字归音
吐字归音是我国民间说唱艺术实践中根据汉语音节结构特点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吐字方法,也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一项基本功。
1.汉语语音结构的特点
a.词所包含的音节数量少,每个音节的信息负载量达。 b.一个汉字基本上是一个音节。
c.汉语音节结构规整,音节以声母开头,韵母接于其后;汉语是有声调语言;韵母有四呼之分。
2.吐字归音的要领
吐字归音需要把握出字、立字、归音的要领。
a.出字,是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头的处理。要求做到字头出字有力,叼住弹出。
b.立字,是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腹的处理。要求做到字腹立字饱满,拉开立起。
c.归音,是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尾的处理。要求做到字尾归音弱收到位,趋势鲜明。
d.枣核形,是民间艺人对吐字过程形象的描述。它指头、腹、尾俱全的音节吐字的状态而言,字头叼住弹出,字腹拉开立起,字尾弱收到位,合起来成为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形”。 (三)咬字器官互相配合的要领
1.打开口腔
这个状态是通过“提起颧肌,打开牙关,挺起软腭,放松下巴”来实现的。
2.力量集中
唇的力量要集中到唇的内缘,集中到中央三分之一处。 舌的力量集中在舌的前后中纵线上。 3.应明确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着力位置 硬腭的前部就是字音的着力位置。 三、 口腔控制训练 (一)口腔控制训练简述 (二)口腔控制练习 1.口部操——唇舌力量练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