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区有巴州、阿克苏、克州、和田和喀什等五个地州,属典型的干旱内陆区,降雨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生态环境需水量大,水资源较紧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较差,渠道防渗率低;田间灌溉技术水平一般,毛灌溉定额高达700-900方/亩。该区应重点发展标准沟畦灌、园艺滴灌和大田滴灌等节水技术,喷灌技术只适应于山前较少的宜耕地。
(2)天山北坡及塔额盆地区
该区包括乌鲁木齐、克拉玛依、昌吉、塔城、博州和奎屯6个地州。是新疆主要的经济发展带。降雨较少,蒸发量较大,气候温热,水资源十分短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渠道防渗率高,田间灌溉技术水平总体较高,标准沟畦灌技术已普遍推广,毛灌溉定额在400-600方/亩。该区应重点发展园艺滴灌、大田滴灌、自压喷灌和软管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
(3)东疆区
该区包括吐鲁番和哈密地区。蒸发强烈,蒸发量大于3000mm以上,降雨稀少,小于50mm,气候极端干燥,水资源极度匮乏。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下水开发已达到最大限度,渠道防渗率很高,但田间灌溉技术较落后,以园艺沟灌和大田畦灌为主,毛灌溉定额800-1100方/亩,本区是新疆重要的园艺生产基地,农业经济较发达。该区应重点发展园艺滴灌和大田滴灌等节水技术,在山前或草场适当发展自压喷灌和加压喷灌。
(4)北疆河谷国际河流区
11
该区主要包括伊犁和阿勒泰地区,区内有伊犁河、额尔齐斯河两大流域。降雨量相对较大,气候温凉,属于新疆相对湿润、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渠道防渗率低,田间灌溉技术水平较低,以粗放型沟畦灌溉为主,灌溉管理松散。本区是新疆重要的粮食和畜牧业基地。水资源丰富,地形复杂多变。根据该区的特点,应重点发展标准沟畦灌,同时应结合水源和地形等特点优先发展自压喷灌和滴灌等节水技术。
2.3 节水工程管理模式
新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多年的运行,逐步形成了几种现阶段适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的成功模式。可结合各县市的具体特点择优选择,具体管理模式如下:
(1)合作社+专管人员管理模式
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对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实行统一管理,农民以土地或现金方式投入股金加入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社员(股东),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合作社优先雇用本社社员参加劳动,并支付劳动报酬。高效节水工程由合作社负责筹资建设,产权归合作社所有,工程建成后,聘请专人进行运行管理,管理人员报酬由农民合作社负责发放,入股农民年终享受合作社收益分红,村委会发挥协调服务作用。
(2)农民用水者协会+专管人员管理模式
农民用水者协会通过“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统一种植结构,统一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工程建成后归村民所有。村委会组织,民主推
12
荐专人负责工程的运行管理,一般按照一个灌溉系统控制面积500—5000亩不等,推选2-8人进行管理,亩均管理费用6-12元,管理费用由农民用水者协会向会员统一收取,统一发放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负责首部设备运行、设施维修养护和作物全生育期的滴水、施肥工作。种植、中耕、除草及收摘等田间管理工作由农户自行承担。农民用水者协会和村民之间不涉及土地经营权和经济利益关系。
(3)村组+专管人员管理模式
村委会召开村民大会,民主决策、统一种植结构,统一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工程建成后归村民所有。村委会组织,民主推荐专人负责工程的运行管理。一般按照一个灌溉系统控制面积500—5000亩不等,推选2-8人进行管理,管理费用按6-12元/亩标准由农民均摊,管理费用由村委会向村民统一收取,统一发放给专管人员。专管人员要服从村上统一管理,接受水利部门业务指导和监督,负责首部设备运行、设施维修养护和作物全生育期的滴水、施肥工作。种植、中耕、除草及收摘等田间管理工作由农户自行承担。村委会和村民之间不涉及土地经营权和经济利益关系。
(4)水管单位+农户管理模式
工程建成后,产权归水利部门所有。水利部门成立的灌溉站负责管理工程首部和主管道部分,按灌溉制度将水配到每家每户;农民自行管理地面管道部分,负责自己种植面积的田间灌水管理。水管单位按物价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统一收取水费和管理费。
(5)公司+专管人员管理模式
13
由企业与农户签订土地(包括高效节水工程)租赁协议,实现土地流转,建设原料生产基地。高效节水工程由农民自行建设,产权归农民所有,企业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或返聘农民对建成的高效节水工程实行统一管理。
(6)农民联户管理模式
村委会或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一定范围内(一个条田或一眼井控制范围)农民通过协议联户建设高效节水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共同监督、协同管理,乡镇或农民用水者协会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工程建成后产权归农户所有,由农户轮流管理,不产生管理费用。
(7)拍卖、承包管理模式
高效节水工程由村委会组织村民统一建设。已建成高效节水工程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通过公开竞标方式对工程首部经营权进行拍卖、承包,所得费用归村集体所有。中标人拥有工程首部经营权并负责首部的运行管理,田间管理由村民自行承担。
(8)大户或私人农场自行管理模式
由大户或私人农场主自筹资金建成的高效节水工程,产权归大户或私人农场主所有,一般按“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由投资方出资自行聘用专人对节水工程进行管理。
3 技术标准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微灌、喷灌)从规划设计、材料设备、运行管理和验收等方面,已颁布了多项国家、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