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人物特点写具体》说课稿 桥头镇中心学校 朱立荣
一、说教材
《抓住特点写人》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的写作课。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有人物个像,也有群像,有重人物描写的,也有重典型事例的。所以,本单元在写作上要求抓住特点凸显人物的个性与阅读课文的安排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但是这种联系不仅仅体现在这一个单元中,整个的新教材特别强调知识的贯通,现以此次写作为例谈一下教材篇章安排上的联系。
在教材的布局谋篇上,一直在蓄势,并不是一上来就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细节描写、选取典型事例的方法来写人。在之前的课文和写作训练中,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巧妙的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本单元写作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A层---认真观察人物特点,仔细描绘,力求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B层---重视细节描写,合理想象,以增加真实性和感染力。 C层---选择典型事件,从不同角度凸显人物个性。
【学习重难点】在观察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描写。 突破方法:片段练习,循序渐进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学情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叙事的顺序,写人的方法,但是由于平时观察不细,积累不足,在写作时常常言而无物,空洞宽泛。通过此次练习,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力求能够让学生掌握一至两种写人的方法并能够具体应用到写作实践中。
四、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为此,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式实现预设目标:
1、 典例分析法:由学过的课文入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抓住人物特点,先赏后写,先写后评。
2、 比较分析法:典例分析中的例子以两个句子为一组,让学生直观的比较出运用人物描写的好处。 3、循序渐进法: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抓住特点写人的方法后,出示练习语段,让学生用扩句子的方法逐步加入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将句子扩成语段;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出示范文,让学生赏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五、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自主、合作、探究”是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写作中强调“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因此,本课我确定的学法是:
1、实践探究法:学生通过具体的写作实践,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2、分组合作法:学生分小组学习——或赏析他人习作,或互相评议习作,让他们畅所欲言,培养合作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笑话导入新课 古代有一个县官,他贴出一张告示抓一个小偷,告示上是这样写的:这个小偷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典例分析、明确方法
1、提问:本单元课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明确课文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行动、神态等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设计意图:以课文为切入点,降低难度,去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同时引出本课具体内容。) 2、出示一组图片,三组句子,让学生分析比较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好处。
(设计意图:1、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节课我借用“名人效应”,一开始就由学生喜爱的名人漫画入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观察漫画,学习画家抓住特点刻画人物外貌的方法。
2、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教学。俗话说,不比不知道。在这节课中,我充分采用了对比的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归类总结、提示要点
1、细节描写要领:(设计意图:明确方法,总结) 抓住特征绘肖像 锤炼动词绘造型 吻合个性绘语言 凸显波澜绘心理 2、要注意的问题
⑴对人物进行语言、行动、心理和外貌的刻画,描写要细致,同时运用具有表现力的词语。 ⑵要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
⑶运用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要服从文章主 题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描写而描写。 (设计意图:避免学生犯为了描写而描写的错误) (五)、平行强化,当堂实践 1、扩充句子补充细节练习 扩写:她(他)走来了。
要求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小组、班级交流,修改,完善
(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进行当堂练笔,对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起到了有效地巩固提高的作用。2011版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修订的课标,一大特色就是更加强调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是落实新版课标随堂练、天天练的要求。)
2、考试成绩下来了,我心情忐忑的看着老师拿着一摞卷子,表情严肃的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 (设计意图:没有写书上给的题目是因为上学期写过,因此设计了一个和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场景,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布置的作业题目为“我成长了”实际上是要求学生要有心理描写,也算是对学生审题能力的一个小小测试吧。)
(六)反馈矫正、自我提升 交流修改完善自己的文章 (七)课堂小结
《抓住人物特点写具体》作文教学反思
桥头镇中心学校 朱立荣
2014年11月12日早上第三节课,我上了一堂习作指导课。自己从没上过的作文课,真让我感慨万千。一般,语文老师都不愿上作文公开课,因为作文课难上,在短短的一节课内既要进行写作指导又要进行写作训练,很难做到。这堂课为七年级的作文课,我决定谈“如何抓住人物特点写具体”,如: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如何进行具体的人物描写??而要在短短的一节课同时落实好这几个知识点的,时间必须安排得恰到其位。所以这节课我一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的导入主要是通过四幅经典文学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描写人物要抓住特点。 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欣赏文字片段中对两个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并根据片段描写分析人物的特征。
第三个环节,从抓住人物特点过渡到怎样通过典型事例写具体。这一环节,选段分别通过精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成功地突现了人物的特点,主要是想让学生感受文学大师们是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精彩描写的,并使学生明确不管是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都要抓住人物特征,这样刻画的人物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第四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片段写作训练。我请学生仔细观察班级老师或同学,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描写的对象,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他(她)进行描写,写一个小片段。并让学生写完后请同桌猜猜他是谁。
第五个环节是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请学生谈谈,它为什么成功,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这也是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时候。
我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冷静地回顾了一下这堂课,发现自己教学中还是有不少问题的。一开始为了赶时间,那两幅经典文学图片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欣赏。另外,在“猜一猜”“比一比”环节,时间安排得太仓促,我想,如果不是公开课,我肯定会让学生相互讨论评析,并细细地给学生分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节公开课,让我收获不少的经验和教训,它将促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得更好。这样,通过精心的准备和积极的引导,学生写人物的兴趣和欲望不知不觉就被激发出来了。通过这种授课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写人的方法和技巧,更能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乐趣,真正寓教于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