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行时:从社团活动走向社团活动课程化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其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依托校园文化的开展和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建设,从2011年起,不断建设和完善医学伦理研究会、健康宣讲协会、无偿献血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流动诊所等社团,先后开设《入学教育》、《医学生宣誓》、《参观校史馆》、《职业技能竞赛》、《5.12国际护士节纪念活动》、《弘扬白求恩精神,树医学生职业风貌》、《社区义诊服务》、《医德教育》、《医德事迹报告》、《参观职业道德教育展室》、《公共卫生知识普及宣讲》、《“防艾”志愿宣传》、《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课程。
依据社会、行业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针对不同专业医学生的特点,将社团活动课程分成两部分:一是理论学习部分,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专家讲座,不少于18课时;二是实践活动部分,主要形式包括参观、观摩考察、技能竞赛、社区服务、报告会、社会实践活动等,不少于42课时。引导社团“走出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锻炼,通过开展社区义诊,巩固和强化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从而做好职业规划,明确就业方向,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社会交际与沟通能力,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开展“红丝带”青年志愿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学会做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助力形成团结互助、融洽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积极开展“防艾”志愿服务、义工服务、公共卫生知识普及宣讲等,使社团活动、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融合。
一、社团活动课程内容与安排
从新生入学开始,由学生处、团委和各系部以讲座、实践活动的形式开设《入学教育》、《医学生宣誓》、《参观校史馆》等活动课程。第二学年,依据各专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课程,如护理专业开设《护理操作职业技能竞赛》、《5.12国际护士节纪念活动》,临床、口腔专业开设《口腔工艺技能操作竟赛》、《心肺复苏技能操作竟赛》、《社区义诊服务》,药学专业开设《中草药标本制作竞赛》等活动课程。第三学年,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开设《医德教育》、《医德事迹报告》、《参观职业道德教育展室》等课程。在暑期开设《“防艾”志愿宣传》、《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课程。社团课程内容安排见表3-3:
表3-3 医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内容与安排
课程内容 活动形式 负责单位 课时 入学教育 讲授 学生处、团委 10 讲授、活医学生宣誓 团委、各系部 2 动 参观校史馆 参观 团委、各系部 2 “防艾”志愿宣传 宣讲 团委、学生处 10 社区义诊服务 社区服务 团委、学生处 4 三下乡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 团委、学生处 10 职业技能竞赛 竞赛 团委、学生处 4
5.12国际护士节纪念活动 公共卫生知识普及宣讲 医德教育 参观职业道德教育展室 医德事迹报告 弘扬白求恩精神,树医学生职业风貌
实践活动 团委、学生处 2 宣讲 讲座 团委、学生处 4 团委、各系部 4 2 观摩考察 团委、系部 报告会 讲座 团委、学生处 4 团委、学生处 2 二、社团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成立社团课程建设小组,制定《某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社团活动课程管理办法》,进行课程的设计、研究及管理工作,使社团活动课程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校团委负责全面的规划、组织、协调与指导。根据活动课程的内容,分别由团委会、学生处、教务处、各系部进行组织实施,团委会具体负责社团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协调工作,学生处主要负责社团活动的开展与社团课程化的效果调查与反馈,教务处负责社团活动课程化理论的研究,并组织相关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撰写和审核,各系部组织并协助学生在理论课程的指导下开展相关社团活动。
聘请思政教育专家、医院、药企职业道德标兵、业务骨干10人做为社团课程的兼职指导教师,他们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历和工作经验,对医学生社团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或理论指导,或直接参与理论课教学,或亲自承担部分课程理论的撰写。
三、社团活动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根据各社团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对社团活动课程进行考核评价。活动课程的考评可以体现为心得体会、论文、调查报告,还可包括学员参加的社会服务状况或所获奖励等。将学生参与各有关社团实践课程的情况以平时表现的形式进行累计奖励加分,如学校规定学生每上一次社团活动课加0.2分,组织者加0.5分,学生每参加一次社团活动并写下活动心得加0.2分,优秀者0.5分,每学年每个社团对成员的得分进行统计,并交给其所在班级的辅导员,辅导员将社团活动积分与学生综合考评挂钩,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情况及考评结果最终记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档案。
四、社团活动课程的保障
为确保社团活动课程化的顺利开展,学校从制度建设、资金投入等各方面为社团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制定《某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导师选聘管理办法》、《某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生社团活动课程认证指导手册》、《某高等专科学校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记录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对社团活动课程进行规范和引导;资金投入方面,各社团每年年初制定活动方案,并根据方案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及分年度资金投入计划,交予校团委进行审核,校团委审核完毕再将本年度的社团活动资金预算交予学校审核。审核通过后,每年社团的活动和建设资金将从校财务支出,从而确保资金投入及时、足额到位,
有力保障了社团活动和建设的顺利开展。
学校社团活动在课程化的过程中更加理论化、科学化和合理化,进一步增强了社团活动的时效性和实践性,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一大创新和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