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4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1:17: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考 研 全 程 辅 导 专 家

y?1250?30r

(2)当P=1时,IS、LM方程分别为:

y?1250?30ry?750?20r

联立IS、LM方程求解可得:y=950,r=10 当P=1.5时,IS、LM方程分别为:

y?1250?30ry?500?20r

求解可得:y=800,r=15。

(3)如果在P=1的价格水平下,名义货币供给从150美元下降到125和100美元,实际货币供给水平也就相应从150下降到125和100美元。

当实际货币供给为125时,LM方程为: 125=0.2Y-4r

将上述LM方程与IS方程y?1250?30r联立求解,可得:r=12.5,Y=875。

因此,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从10上升为12.5,国民收入水平将从950美元下降到875美元。 当实际货币供给为100时,LM方程为: 100=0.2Y-4r

同理,联立IS、LM方程求解可得:y=800,r=15。

因此,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从10上升为15,国民收入水平将从950美元下降到800美元。

模拟题七参考答案 一、 西方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边际效用是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增量。随着商品消费的增加,人们从商品增量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下降,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根据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等于零时,总效用极大化。换句话说,在边际效用等于零之前,商品消费的增加可以增加总效用;而在边际效用等于零之后,商品消费的增加,则会使总效用减少。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一般用MRS表示。

3、收支相抵点:当厂商的需求曲线相切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时,这一点处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厂商既无利润,也无亏损,所以这一点称为厂商的收支相抵点。

4、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其具体的含义有三个,首先,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第二,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第三,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错误。即使犯错误,他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

理性预期假说认为,人们的预期建立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的基础上,政府无法“愚弄”公众。因为人们具有充分的信息,并且能得到政府所能得到的信息。

5、基础货币:普通的货币供给决定公式是:M=m*B,其中,M是货币供给量,m是货币乘数,B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由通货(C)和准备金(R)两部分组成,货币供给量由通货和全部存款货币(D)构成,那么,可以得出货币乘数是由通货存款比率(C/D)和准备存款比率(R/D)决定的,而前者主要取决于公众的行为,

33 / 39

跨考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银海大厦北区2层(友谊宾馆东门对面) 邮编100081 全国咨询热线:010-62152270 VIP咨询:010-62152690 13671151938 客服售后电话:010-62162907

考 研 全 程 辅 导 专 家

在一段时期内较为稳定,后者主要由央行控制,因而容易得出央行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结论。

6、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累进所得税和转移支付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也就是自动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使其降温,而在经济过冷的时候使其升温。因为通货膨胀时期,居民收入增加,所适用的累进所得税率提高,政府的收入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减少,消费和投资可以减少;萧条时期,居民和企业的收入减少,所适用的所得税率下降,政府收入减少,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增加,消费和投资也可以增加。同样,在萧条时期,贫困者增加,政府给予的补贴增加,消费支出相应增加。在繁荣时期,贫困者减少,政府给予的补贴减少,消费支出减少。内在稳定器的这种自发调节作用有望缓解经济的过热或者过冷,但是这种调节作用的力度是有限的。所以在特殊时期还是要靠财政货币政策的干预,自动稳定器只能其到配套作用。 (二)简答题

1、垄断厂商可以通过调整产量和价格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与完全竞争市场类似。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也是由需求状况和成本状况共同决定的。其利润最大化条件为MR=MC,这也是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在短期里,垄断厂商由于各种原因,如既定规模成本过高,或面对的市场需求较小等,可能导致短期里盈亏平衡甚至亏损,不一定总是获得垄断利润。所以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有三种情况: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或蒙受损失。

* 获得超额利润时的短期均衡

图(课本上有)反映了垄断厂商获得超额利润时的短期均衡状态。

运用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分析法,垄断厂商按照MR=MC的原则确定产量水平Q1,与Q1产量水平对应的价格可由需求曲线得到为P1,对应的成本由AC曲线得到为C1,显然P1>C1,厂商存在超额利润。超额利润为矩形P1C1BA的面积。

从图中看,在Q1产量水平上,MR=MC,所以Q1是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均衡产量。 获得正常利润的短期均衡

如图7—3所示。此时按照MR=MC确定的产量水平在Q2,这一产量水平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正好是AC曲线与需求曲线D的切点,因此在这一产量水平上P与C相等,即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因而垄断厂商的TR等于TC,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只获得正常利润。 * 垄断厂商亏损时的短期均衡

垄断厂商虽然可以通过控制产量和价格获得利润,但并不意味着总能获得利润,垄断厂商也可能发生亏损。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既定生产规模的生产成本过高,也可能是由于面临的市场需求过小。图7—4反映垄断厂商亏损时的短期均衡。

按照MR=MC的原则确定的产量水平在Q3的水平上,从需求曲线得到与这一产量水平相对应的价格为P3,从AC曲线上得到相应的总成本为C3,从图中可看出,即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厂商蒙受损失,但这时的损失额是最小的,等于矩形P3ABC3的面积。此时P3>AVC,因此垄断厂商继续进行生产,所获得的总收益在补偿了全部可变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补偿了部分固定成本。如果P3

2、外在性,又称为外部经济影响,是指某一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所施加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外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在于它使得私人提供的数量与社会需要的数量出现差异。这可以由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及其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加以说明。

如果一项活动产生负的外部经济影响,那么该项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施加正成本,从而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反之,在存在正的外部影响的条件下,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

(或:如果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则该经济单位施加了负的外部影响;如果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则该经济单位施加了正的外部影响。)

如果厂商对其他经济单位产生负的外部经济影响,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大于社会的最优产量;如果厂商对其他经济单位产生正的外部影响,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小于社会的最优产量。

34 / 39

跨考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银海大厦北区2层(友谊宾馆东门对面) 邮编100081 全国咨询热线:010-62152270 VIP咨询:010-62152690 13671151938 客服售后电话:010-62162907

考 研 全 程 辅 导 专 家

矫正外部性政策的指导思想是,外部经济影响在内化,为决策者提供衡量其决策的外部影响的动机。这些政策主要有:

(1)税收和补贴,即向施加负外部经济影响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而给予产生正向外部经济影响的厂商等于外部边际收益的补贴。

(2)企业合并,即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

(3)明确产权和谈判。依照科斯定理,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进行直接的调节,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就可以通过市场谈判加以解决。

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分析了人们持有货币的三大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前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对交易媒介的需求,可合称为“交易性的货币需求”,后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则是对闲置的货币余额的需求,即对资产形式的需求,可称为“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凯恩斯认为,交易性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而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则是利率的减函数。 ( Z<3'Xq

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对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发展是围绕着三大动机的货币需求理论展开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鲍莫尔的存货模型和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前者是对凯恩斯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提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不仅是收入的增函数,而且也是利率的减函数。后者则是对凯恩斯投机动机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在维持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呈反向关系的基本结论的前提下,分析了人们在同一时间同时持有包括货币在内的多种不同收益率的金融资产这一客观情况。 4、: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①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L 和资本K 两种生产要素,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因而每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服从递减规律;③生产过程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④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保持不变;⑤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⑥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

其主要内容为:在生产的规模效益不变和劳动与资本可相互替代两个前提下,推导出sf(k)=k+nk,这里,sf(k)为社会的人均储蓄,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即资本的深化,nk 为新增人口所配备的资本数量即资本的广化。这样社会的人均储蓄可被利用于两部分:资本的深化及资本的广化。当人均资本不便即k=0 时,产量(或收入)的增长率等于劳动力的增加率,经济数均衡增长,这时有 sf(k)= nk。如果一个经济的目标是使人均消费最大化,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加率固定不变时,经济中的资本—劳动比率应达到这样数量,即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即f′(k)=n ,此即黄金分割率。

5、开放经济是IS-LM 模型研究的是四部经济的均衡情况。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经济达到均衡的公式为:C+I+G+X=C+S+T+M,消去C,得均衡公式I+S+G=S+T+M,G、X 同利率没有直接关系。T、M 同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只考虑I 同利率的关系,因此推导出四部门的IS 曲线,四部门LM 曲线同两部门中的一样。四部门IS 和LM 就构成开放的IS-LM 曲线模型。它不仅考虑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即内部均衡),还考虑国际收支均衡(即外部均衡)。

开放经济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往往是不一致的,达到了内部均衡不一定也同时实现了外部均衡。当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不一致时,就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内外部均衡点一致,即当IS 和LM 曲线相交于BP 曲线上时,才同时实现了开放经济的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三)计算题

(1)由题意,有I=S 则Y-C=I,Y-1000-0.8Y=1000,解得均衡收入为Y=10000,所以消费为C=10000×0.8+1000=9000;储蓄为S=1000。

(2)非自愿存货投资为12000-9000-1000=2000

收入将减少。因为实际生产大于均衡收入,表明社会生产供过于求,企业存货意外增加,所以企业就会减少生产,使收入水平下降,以达到均衡点。

(3)由题意得Y=C+I ,即Y=1000+0.8Y+1400,解得 Y=12000

所以,若投资增加400,则相应增加的收入是2000。 (4)投资乘数k=1/(1-0.8)=5

35 / 39

跨考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银海大厦北区2层(友谊宾馆东门对面) 邮编100081 全国咨询热线:010-62152270 VIP咨询:010-62152690 13671151938 客服售后电话:010-62162907

考 研 全 程 辅 导 专 家

二、政治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无形资产:① 是指市场主体所占有和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特有经济资源。它可以较长期的为该主体提供一定的特殊权利,或有助于该主体取得一定的收益,通常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版权等。 ② 无形资产的主要特点是: ⑴ 具有非实物形态。

⑵ 它的存在使占有者或使用者借以取得单凭有形资产无法获得的收益。

⑶ 可有偿转让,某些无形资产还可以无限次向多个使用者重复转让使用权。

③ 无形资产的估价主要依据其潜在的获利能力。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围绕无形资产开展的经营和竞争显得越发重要。

2、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司股东的责任仅以所认缴的股票面额为限的公司。这种公司的主要特征是: ① 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且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出售。 ② 公司的股份可以自由转让,但不能退股。

③ 股东个人的财产与公司的财产相分离,股东凭股票分享公司的收益,但对公司负债只负有限责任,即以股票面值为限。

④ 公司破产清算时,公司债权人可以对公司的资产提出要求,而无权直接向股东起诉,公司以本身的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负责。

3、级差地租:① 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它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② 级差地租由于形成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级差地租I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I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II的基础。

4、宏观调控:① 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需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

② 宏观调控的基本需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简述题 1、答:(2)卖方市场的定义:

① 指因产品短缺而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 ② 此时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③ 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买者之间的竞争。 ④ 卖方市场中价格趋于上涨。 (2)买方市场的含义:

① 指产品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 ② 此时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③ 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卖方之间的竞争。] ④ 买方市场中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⑤ 供给略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最理想,买方市场是市场经济中的一般市场状况。 (3)卖方市场的特点:

在卖方市场中,消费者主权的行使是比较困难的,企业也往往缺乏研究市场需求,改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动力,社会缺乏活跃的微观经济基础。 (4)买方市场的特点:

在买方市场中,消费者的地位上升,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力增强,市场需求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明显,企业的竞争意识强烈,创新较为频繁,资源配置趋于优化,微观经济的活跃会带来宏观经济的繁荣。因此一定的买方

36 / 39

跨考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银海大厦北区2层(友谊宾馆东门对面) 邮编100081 全国咨询热线:010-62152270 VIP咨询:010-62152690 13671151938 客服售后电话:010-62162907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4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18tb9cokx4zk8m0i2fd_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