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完整版)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五(文言文、古诗阅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5:47: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一、文言文阅读部分

(2019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甲)

①②

少述足下:某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

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

④⑤⑥

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

⑦⑧

“退即解舟,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焚烧。③睽:背离,不合。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⑥剧:流畅,痛快。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17.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远离家乡 B.谋官不顺 C.财物受损 D.身体不适 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9.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古代》 《古代汉语词典》“亟”的义项:①急速,赶快。②危急。③通“极”,至。 20.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21.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7.D

18.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9.“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 20.(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21.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2019宁波中考)文言文阅读(16分)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示儿燕 孙枝蔚①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 吴汝纶①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释义·懂文】

13.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2分) (1)示( )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2)谕( )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圈点·品味】

15.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4分)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录·明理】

16.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4分)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⑤忍让为居家美德 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1)_____________”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2)_____________”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3)_____________”;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4)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四)(16分)

13.(1)D(2)B(2分,每小题1分)

14.(1)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

(2)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 (6分。每小题3分,意对即可)

15.(1)“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语气坚决,强调了要读书就不必爱惜书,表现了孙枝蔚要儿子务实求知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2)“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儿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要学会忍让,表现了吴汝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望。 (4分。每小题2分,语气、情感各1分)

16.(1)④(2)⑦(3)③(4)②(4分,每小题1分) (2019绍兴中考)古诗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0题。 【诗以见性】

南阳道中田禾大稔喜而作歌

[明]张元忭

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 筑场老子酒半醺,眼前颗粒皆珠玉。 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

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

【注释】①稔(rěn):谷物成熟。②张元忭:绍兴府山阴县人,张岱曾祖父。③骅蹓足:骅,骏马名;蹓(liù),慢慢走,散步。 16.诗题中提到“喜而作歌”,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为何而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以识人】

(甲)

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父天复,行太仆卿。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太仆释归,先生如京讼冤。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万历己卯,教习内书堂。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明年三月卒官,年五十一。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减》)

(乙)

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读书。安人①怜之,戒无溺苦于学。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

夜颂不令母知。总角时,岳岳负意气,数矢口谈时政得失,人物减否。太仆公故抑之,

③④

不答也。会杨忠慜谏死,公遥为诔词,慷慨泣下沾衿。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尝读⑤⑥

书至朱子《格言篇》,辄乙其处而沉思。……有异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属公。公扮之,恩义隆备。居常饭脱粟,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盖公行益,力追古人。

(选自《续藏书》,有删减)

【注释】①安人:指张元忭之母。②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③杨忠慜(mǐn):明代大儒,谏臣。④诔(lěi):致悼词。⑤乙:读书时勾画记号。⑥扮(fěn):合并。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因取《中鉴录》_______ (2)三月卒官_______ ..(3)安人怜之_______ (4)病以属公_______ ..

18.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3分)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评析。(3分)

(1)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明代政治家王锡爵在为张元忭撰写的铭文中赞道:“尔贞尔介,而表正儒林。式如玉,式如全。”意思是,张元忭如金似玉的品性可做儒林的表率。结合上述诗、文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谈谈中国传统儒者有怎样的精神追求。(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四)古诗文阅读

16.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平和祥乐。

17.(1)于是,就(因此) (2)死,去世 (3)怜惜,怜爱 (4)同“嘱”,嘱咐,嘱托

18.张元忭就把灯点在帐幕中,等母亲睡了才开始读书,不让母亲知道。(意对即可) 19.(1)此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外貌描写),张元忭30多岁就已“白发种种”,究其原因,是张元忭为父亲“就逮”一事四处奔波、忧思烦愁,由此体现其至情、至性、至孝的品质。

(2)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对太仆公“色喜”“奇之”的描写,衬托出张元忭年少多才、明辨是非、率真正直的形象。

20.通过材料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儒者在精神上追求的是孝悌、忠诚于仁爱。一是孝悌。张元忭在父亲危难之时,侍之以往,为其讼冤,又归慰于家;对父亲的嘱托,牢记于心,对异母兄弟恩义隆备;面对母亲的怜爱,没有因此疏懒,而是“候母寝夜诵,不令母知”,尽是体贴。二是忠诚。张元忭在书堂讲习时,极其重视学生品性的培养,认为为人之德事关国家治乱,所以谆谆教诲,体现了他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三是仁爱。张元忭在南阳道中见谷物丰收,百姓和乐,内心欢喜,同时他还惠施乡党族人,可见他对天下苍生心怀“仁爱”。(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来谈即可。) (2019金华、丽水、义乌中考)文言文阅读(11分)

洗心亭记 (唐)刘禹锡 ①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

恨,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高孕虚,万景坌来。词人处之,

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月来松

⑥⑦

闲,雕缕轩墀。石列笋虡,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集》)

【注释】①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②弭:消除。③槃(pan):回旋,弯曲。④坌(ben):并,一起。⑤榱(cui):椽子。⑥墀(chi):台阶。⑦虡(ju):柱子。⑧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③④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修竹万竿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既志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故名洗心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6.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17.是“月来松闲”中“闲”字的繁体篆书,“月色入户”是为。请赏析“月来松

闲”中“闲”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有同学认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语,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可叫“息心亭”。请你比较“息心”“洗心”的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五) 文言文阅读(11 分) 15.A 16.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 , 17.示例:“月来松闲”令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古诗文中的“明月”“山松”常常营造出清朗的意境。作者用拟人手法,以松之“闲”表现景之清幽与人之清闲,“松闲”实则作者自己内心的观照。 18.示例:“忧人”“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得恬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2019湖州中考)文言文阅读(11分)

【甲】

楚王绝缨

(完整版)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五(文言文、古诗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1af89o1a56c4rp7oypx5gf8x599ez00sz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