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完整版)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五(文言文、古诗阅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0:22: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

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

(节选自《说苑·复恩》)

【乙】

醉吐相茵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

(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释】①缨:系在领下的帽带。②趣:cù通“促”。③茵:垫子。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有引美人之衣者 属引凄异 (《三峡》) ..B.不绝缨者不欢 往来而不绝者 (《醉翁亭记》) ..C.不伐善 陈康肃公善射 (《卖油翁》) ..D.西曹主吏白欲斥之 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 ..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今 者 烛 灭 有 引 妾 衣 者 妾 援 得 其 冠 缨 持 之 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16.阅读【甲】【乙】两端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楚庄王和丙吉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4分)

(1)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 .(2)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

【参考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 13.B

14.今 者 烛 灭 有 / 引 妾 衣 者 / 妾 援 得 其 冠 缨 持 之 (每处1分) 15.丙吉的车夫非常喜欢喝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有一次)喝醉吐在了丞相的车上。 16.“乎”加强反问语气,表明楚庄王不想让“士”受辱的坚决态度。“耳”是“罢了”的意思,表明丞相丙吉对车夫吐脏车垫的事情不以为意。两者都表现了人物宽宏大量的特点。 评分标准:加点字评析各1分,人物特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2019温州中考)文言文阅读(14分)

①②

跋吕侍讲《岁时杂记》 [宋]陆游

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自丧乱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岂前辈达识,固已

⑤⑥

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正未易得。抚卷累欷。....者.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跋:文体的一种。②吕侍讲:与文中的“吕公”同指《岁时杂记》的作者。③丧乱:战乱,指金兵攻取北宋首都,北宋灭亡。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新亭对泣:《世说新语》:“过

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⑥累欷:屡次叹息抽泣。

13.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4分) (1)【固】A.固已知有后日耶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2)【易】A.正未易得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14.对于“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为何从“若不必记”变为“不可阙”?请简述原因。(3分)

15.根据上下文,联系注释⑤,推断文中“新亭对泣者”指哪一类人。(2分) 16.“抚卷累欷”,字字千钧,吟指更觉有味,你吟读时会将重音落在哪里?结合全文,阐述理由。(5分) 【参考答案】

13.(1)A.本来 B.顽固 (2)A.容易 B.交换

14.因为故都沦陷至今已七十年,前朝遗老差不多都不在了,原来人人皆知的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现在已逐渐无人知晓,这本书就变得尤为珍贵了。 15.指思念故国又无可奈何的一类人。

16.示例1:累欷。作者阅读《岁时杂记》时,庆幸有吕公所著此书,让后人重温往昔,但想到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只能在书中看到,不禁悲从中来。眼下士大夫们偏安已久,连伤怀故国、痛惜山河的人都难以找到,不禁屡次叹息抽泣。重读“累欷”,可以突出山河沦丧、志士难寻、故国未复的悲痛之情。 示例2:抚卷。陆游阅读《岁时杂记》,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在眼底展现,手抚此书,心中五味杂陈,庆幸之中,更增感慨。而想到眼下士大夫苟安旦夕,连伤怀故国、痛惜山河的心情也未必常有,手抚之心痛之,叹息连连。重读“抚卷”,可以突出作者志士难寻、故国未复的悲痛之情。 (2019台州中考)文言文阅读(14分)

(一)

①②

王荆公再罢政,以使相判金陵。筑第于南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也。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有劝筑垣墙,辄不答。元丰末,荆公被疾,奏舍此宅为寺,有旨赐名报宁。既而荆公疾愈,税城中屋以居,竟不复造宅。

(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释】①王荆公:指王安石。②使相:官职名。③肩舆:轿子。

(二)

荆公退居金陵,蒋山学佛者俗姓吴,日供洒扫,山下田家子也。一日风堕挂壁旧乌

①②

巾,吴举之复置于壁。公适见之,谓曰:“乞汝归遗父。”数日,公问幞头安在,吴曰:.“父村老,无用,货于市中,尝卖得钱三百文供父,感相公之赐也。”公叹息之。因呼一

仆同吴以元价往赎,且戒苟以转售,即不须访索。果以弊恶回犹存,乃赎以归。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乃复遗吴。 .

(选自《墨庄漫录》,有删改)

【注释】①乞:给:②幞(fú)头: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③弊恶:破旧。

1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去蒋山亦七里 ▲ .(2)公适见之 ▲ .

(3)且戒苟以转售 ▲ .(4)乃复遗吴 ▲ .

16.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公 命 取 小 刀 自 于 巾 脚 刮 磨 粲 然 黄 金 也 盖 禁 中 所 赐 者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

▲ 18.两文都写罢政后的王荆公,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 【参考答案】

(五)文言文阅读(14分)

15.(1)距离(2)恰好(3)告诫(4)给予,赠送 评分标准:共4分。每空1分。

16.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评分标准:共3分。每处1分。

17.他的住宅只能够遮蔽风雨,又没有设置围墙,远远看去好像旅店的房屋, 评分标准:共3分。意思相近即可。

18.语段(一)写王荆公住处偏僻,房屋简陋,出行不坐马和轿子,是一个生活简朴、内心恬淡安然的人;语段(二)写王荆公把宫中所赐的乌巾两次送给田家子,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慷慨大方、讲信用的人。 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 (2019衢州中考)

(二)

13.下面这则短文的顺序己被打乱,请按正确句序排列。(2分)

①王亦学之。②有人向张华说此事。③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④歆蜡日尝集子任燕饮。⑤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三)

杜祁公衍,越州人,父早卒,遗腹生公,其祖爱之。幼时,祖父脱帽,使公执之,会山水暴至,家人散走,其结投一竿与之,使挟以自泛。公一手扶竿,一手执帽,漂流久之,救得免,而帽竟不濡。

前母有二子,不孝悌,其母改适河阳钱氏。祖父卒,公年十五六,其二兄以为母匿

私财以适人,就公索之,不得,引剑斫之,伤脑。走投其姑,姑匿之重橑上,出血数升,

仅而得免。乃诣河阳,归其母。继父不之容,往来孟、洛间,贫甚,佣书以自资。尝至济源,富民相里氏奇之,妻以女,由是资用稍给。举进士,殿试第四。及贵,其长兄犹存,待遇甚有恩礼。二兄及钱氏、姑氏子孙,受公荫补官者数人,仍皆为之婚嫁。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注释】①杜祁公衍:杜行,別称祁公,北宋名臣。②适:女子出嫁。③重橑(lǎo):房屋重叠处的夹层。④佣书:受雇抄写书札。

1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父早卒,遗腹生公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 ..B.会山水暴至闻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

C.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D.尝至济源 尝贻余核舟 ..

15.结合你的感受,写一则批注,评价杜行。(4分) 16.能否认为本文是杜行的传记?请运用传记的知识阐释。(3分) 【参考答案】

13.(2分)⑤④①②③ 14.(2分)D 15..(4分)

示例1:杜衔命运多外,是遗腹子,又遭遇母改嫁、祖父卒、二兄索财追杀等悲惨之事。但与生俱来的刚强、坚忍,帮助他渡过劫难,赢得贵人相助,获取功名。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杜行这段渡尽劫难修成正果的经历,实在是人间一段佳话。 示例2:杜街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幼年时,他在洪水中漂流很久得救,手中的帽子竞不被打湿:十五六岁,被二兄用剑伤脑,出血数升,却能幸免于难:无依无靠,佣书自资:富贵后还能以德报怨,帮助曾经伤害他的人。这一系列传奇的经历,既是他天性纯良、仁义的体现,也是命运之神的垂怜。杜行超越常人之举,令人感佩。 (自己的感受1分,人物的特点1分,事件的分析2分) 16. (3分)

示例1:能。传记强调真实性,杜街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录了杜衍人生的重要经历。传记用事实说话,作者将情感隐藏在叙述中,不加评论。传记表现人物言行,本文杜行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因此,可以把本文作为杜衔的传记。(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不能。真实是传记最基本的要求,虽然本文的形式、内容及写法和传记这种文体很接近,但文中所写之事的时间不具体。本文的出处一《涑水记闻》 没有证据表明记录的是真实信息,也不能据此判定本文所写之事是真实的。因此,不能简单认为本文就是杜衔的传记。(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诗阅读部分

(2019杭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6分)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2分)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22.(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2019宁波中考)古诗阅读(5分)

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牧童 [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17.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结合牧童形象作出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金华、丽水、义乌中考)古诗阅读(4分)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3.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4.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古诗阅读(4 分) 13.吴音渐已变儿童

14.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

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2019湖州中考)古诗阅读(4分)

奉诚园闻笛 (唐)窦卑

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荒草访遗尘。

②③

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

(元)赵孟頫

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

(完整版)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五(文言文、古诗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1af89o1a56c4rp7oypx5gf8x599ez00szp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