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0
医用口罩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和规范医用口罩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评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原理/机理、结构、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统评价。
本指导原则所确定的核心内容是在目前的科技认识水平和现有产品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审评人员应注意其适宜性,密切关注适用标准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考虑产品的更新和变化。
本指导原则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但是,审评人员需密切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以确认申报产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普通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管理类别为Ⅱ类,分类代号为6864。
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普通脱脂纱布口罩和各种含有杀菌、抑菌和抗病毒成分,预期用于抗菌抗病毒的口罩。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的要求
产品名称应以产品的预期用途和适用范围为依据,一般应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二)产品的结构组成
1. 医用口罩一般由以下材料构成:
— 194 —
主体过滤材料:如聚丙烯熔喷布等。
其他材料:金属(用于鼻夹)、染色剂、弹性材料(用于口罩带)等。 2. 医用口罩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按照面罩形状可以分为平面形、鸭嘴形、拱形或折叠式等。 按照佩戴方式可以分为耳挂式、绑带式或头带式。
平面形 鸭嘴形(头带式)
拱形 折叠式
耳挂式 绑带式
图1 口罩形式
— 195 —
(三)产品工作原理
医用口罩大部分为自吸式过滤口罩,其工作原理是使含有害物的空气通过口罩的滤料过滤后再被人吸入或者呼出。口罩滤料的过滤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见图2):
图2 滤料纤维过滤机制示意图
1. 扩散沉积:粒子布朗运动扩散位移到过滤纤维,受分子引力作用而被吸附。最易捕捉小尺度粒子、细纤维和低速运动的粒子。
2. 截留沉积:随气流运动的较大粒子被过滤材料的机械筛滤作用截留。粒子直径与滤膜纤维的直径的比率影响拦截效率。
3. 惯性沉积:粒子通过过滤材料弯曲的网状通道时,粒子由于惯性作用脱离气流撞击过滤纤维,并受分子引力作用被截留。大粒子、高密度、速度快时截留效果好。
4. 静电吸引沉积:粒子被过滤纤维的静电作用产生的沉积。 颗粒越小时,1、4沉积效应越强,颗粒越大时,2、3效果越好,所以并非越小的颗粒越难被过滤。综合4种过滤机制的协同作用,普通机械性滤料最易穿透粒径的范围是0.1μm~0.3μm(见图3)。
— 196 —
图3 滤料穿透率和粒径关系
(四)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
医用口罩产品应根据自身特点适用以下标准,但不限于引用以下标准:
表1 相关产品标准
标准编号 GB/T 1.1-2009 GB/T 191-2008 GB/T 2828.10-2010 标准名称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包装贮运图示标志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0部分:GB/T 2828计数抽样检验系列标准导则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 197 —
GB/T 14233.1-2008 GB/T 14233.2-2005 GB 15979-2002 GB 15980-1995 GB/T 16886.1-20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