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中 Q——污水最大时流量,m/s;
q'——表面负荷,取1.5m3m2?h; n——沉淀池个数,取4组。 池子直径:
3
4A4?513.25D?????25.57m 取26m。
2、实际水面面积
A??D2?2624??4?530.92m2
实际负荷q?4Q4n?D2??1.18?36004??262?2.00m3/m2?h,符合要求。3、沉淀池有效水深
h1?q?t 式中 t——沉淀时间,取1.5h。
h1?q?t?2?1.5?3m
径深比为:
Dh?263?8.67∈(6~12)合格。 14、每座沉淀池每天污泥量 ①由式(3-12)计算。 V1?SNt1000n?24 式中 S——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泥量;
N——设计人口数(人);
t——污泥在污泥斗内贮存时间,去 4h; n——沉淀池个数(个)。
设 T=2d,污泥量25g/d,污泥含水率95℅,则每人每日污泥量
s?25?100(100?95)?1000?0.5L/(人?d)
VSNt0.5?1?1000n?24?53000?41000?4?24?11.04m3/d
②按悬浮物去处50℅计
VQmax(c1?c2)?24?100T2?K
ZR(100?p0)n
24
3-11)(3–12) (
式中 C1——进水悬浮物浓度(t/m3)
C2——出水悬浮物浓度(t/m3) Kz——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R——污泥容重(t/m3)取 1.0 P0——污泥含水率(℅)
V2?102000(240?240?0.5)?100?4?13.39m3/d
(1.27?1?(100?97)?106?4?24比较①和②,取 V=13.39 m3/d
5、沉淀池可贮存污泥的体积 可由式(3-13)计算 V1??h53(r12?r1r2?r22) (3–13)
式中 h5——污泥斗高度,h5?(r1?r2)tg?
α——污泥斗倾角(60o);
r1——污泥斗上部半径(m),2.0m; r2——污泥斗下部半径(m),1.0m。 经计算得到V1为 12.7m3。
h5?(r1?r2)tg60??(2?1)tg60??1.73m
底坡落差
h4?(R-r1) ?0.05?(13-2) ?0.05?0.55m
因此池低可储存污泥的体积为
V1??h43(R2?Rr1?r12) (3–14)
式中 R——沉淀池半径(m),此处为 13m;
h4——池底落差,设池底坡向污泥斗的坡度为0.05, 则代入式(4-13)经计算得到 V2为 114.56m3。
所以,可贮存污泥的总体积V?V1?V2?12.7?114.56?127.6?13.39足够 6、沉淀池总高度 ①
H?h1?h2?h3?h4?h5 (3–15)
式中 h1——保护高度(m),取 0.3m;
h2——有效水深(m),取 3m;
25
h3——缓冲层高(m),取 0.5m; h4——沉淀池底坡落差(m),0.55m; h5——污泥斗高度(m),1.73m。 因此,H=0.3+3.0+0.5+0.55+1.73=6.08 m ②沉淀池周边处底高度
H= h1+h2+h3=0.3+3+0.5=3.8m
7、进出水设计
在四沉淀池中间各设一座集配水井,由沉砂池过来的输水管道直接进入内层套筒,进行流量分配,通过两根管径 600mm的管道送往两个沉淀池,管道内最大流速 0.81m/s。
a 集配水井
如图 4-5,集配水井内径 D 采用 3m。来水由底部进入,上部出水经溢流堰至配水井,溢流堰筒直径采用 2m,井内流速为 0.01m/s。外径取为 5m,中间墙壁厚 300mm,上设闸门以便超越。
b 沉淀池进水
水管由池底中心进入,至上端管径扩至1m,周围有孔洞,使水流由四周辐射流动,在该管周围设一直径为4m 的穿孔挡板,来使水流流动均匀平稳,中心管出水孔对称设置 8 个,每个0.25m×1m。渐扩管长度h=(1.0-0.7)/2tg20o =0.42(m)
c 排泥
采用机械法排泥,刮泥机由桁架及传动装置组成。本设计因池径大,所以采用周边传动,转速1.5m/min。将污泥推入污泥斗,然后用静水压力排除。
d 出水 ①挡渣板
26
在出水堰前设一高出水面0.2m,水面下0.3m 的挡板,拦截浮渣,在刮泥机上设有刮渣板来收集浮渣。
②出水堰
出水堰为保证出水均匀,克服施工时薄壁堰不能做到很平整,采用倒等腰三角形薄壁堰,出水堰采用双侧集水,出水槽距池壁0.4m.
此时堰上负荷为:
1.24952?1000?1.95?2.9L/(m?s)符合要求。
4?160.14③出水堰
在距池壁内侧 0.5m 处设一道集水槽,流量为:
2×1.24952/16=0.156m3/s
设其宽为 0.4m,深 0.7m,则水: 流速 v=0.156/0.35=0.445m/s; 湿周 f=B+2h=1.9m;
水力半径 R=A/F=0.35/1.9=0.184m; 水力坡度i?(vnR)?0.00037
水头损失h?iL?0.00037???26/2?0.02m ④总水头损失
设堰后自由落水0.2m,又由堰上水头为0.04m。则: Σh=0.2+0.02+0.04=0.24m 取为 0.4m ⑤初沉池出水
初沉池的出水设管道 DN800mm。 e 排泥
利用静水压力排泥,排泥管管径取为 200mm。 f 放空管
污泥斗中设放空管,管径300mm。
?232 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