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两学高频知识考点
第一部分
教育学
一.各种《著作》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分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 “学不躐等” 、 “不陵节而施” (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
3.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4.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为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奠定理论的著作。 5.《林哈德与葛笃德》——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6.《政治学》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 7.《理想国》柏拉图的著作。
8.《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昆体良的著作,西欧最早关于教育的著作。 9.“七艺”中的“四学”——几何算数 音乐 天文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10.“六艺”——礼 乐 射 御 书 数。
1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于 1903 年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当时他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自然科学方法。
12.1868 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民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 13.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廖世承。 14.我国第一本翻译过来的《教育心理学》书是房东岳。
15.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学者。
16.“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17.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动物界的教育》 。
18.劳动起源论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19.韩愈《师说》
20.朱熹《四书集注》 。
21.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从而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2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 23.洛克《教育漫话》 。 24.卢梭《爱弥儿》 。
25.四书五经( 《四书》指《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五经指《诗》 《书》 《礼》 《易》 《春秋》 ) 。 二、各种名言
1.“教育即生活” 、 “教育即生长” 、 “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杜威。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孔子。
3.“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的人” 、 “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 、 “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欧洲近代教育家夸美纽斯。 4.“修道之谓教”——《中庸》 。
5.“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句中,首次出现“教育”一词——《孟子》 6.“学而时习之”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孔子。 7.“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孔子。 8.“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其也”——《学记》 。 9.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
10.“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陵节而施、禁于未发、教学相长——《学记》 。
11.“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的教育家——裴斯泰洛奇。
12.“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康德。 13.“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康德。 14.“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 。 15.“教,上所施,下所效。 ” “育,养子是作善也。 ”——《说文解字》 。 16.“生活即教育”——陶行知。
1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霍尔《遗传决定论》 。 18.“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19.“万物皆备于我心” “人的心中自有浩然正气”——孟子《内发论》 。 20.“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
21.“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涂尔干。
22.“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奇” 。
23.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24.提出“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是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的是马卡连柯。 25.赫尔巴特指出: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 26.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夸美纽斯。 27.“教育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夸美纽斯。 28.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夸美纽斯。
29.“教师对自己从事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叶圣陶。
30.“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 。 3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孔子。
32.教育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和谐发展—裴斯泰洛奇。
33.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礼记》 。 34.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
35.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会变坏了。——卢梭。
36.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和谐发展。——帕克。 三、各种人物、时间、地点
1.被誉为现代教育教学之父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2.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杜威。
3.赫尔巴特传统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杜威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4.裴斯泰洛奇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5.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齐。 6.赫尔巴特首次倡导了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7.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后世产行深远影响。 8.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性善论者,他认为人生来就有“学问” 、 “道德”和“信仰”的“种子” 。 9.孟子——性善论者 内发论。 10.荀子——性恶论 外铄论。
11.孔子把学习的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统一的过程。
12.赫尔巴特提出以心理学和伦理学为“教育两基础” 。 13.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是文化——康德。 1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是:利托尔诺 沛西 能。 15.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梅伊曼、拉伊。
16.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 17.洛克“白板说”外铄论代表人物。
18.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内发论) 。
19.是持遗传决定论认识;高尔顿的血统论,柏拉图的三等论,基督教的“原罪说” ,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20.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1.“人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
22.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阐述了有关观念、意识阈、统觉和兴趣理论的人是赫尔巴特。
23.1901 年王国维翻译了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 ,这是中国人最早了解到的教育学。
24.1959 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25.义务教育发端于德国。
26.1862 年 6 月京师同文馆正式创立,并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授课方式 。 27.1904 年,在《奏定学堂章程》中的《学务纲要》中最先出现了“义务教育”一词。1906年,学部颁布《强迫教育章程》十条。这是中国政府计划实行强迫义务教育的第一道正式法令。
28.我国正式试办义务教育是在 1911 年。清政府学部在《试办义务教育章程案》中明确规定以 4 年义务教育期,并提出了试办义务教育的办法。
29.1982 年 12 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30.1986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并于 7 月 1 日起施行,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1.2006 年 6 月,修订了新《义务教育法,并于 9 月 1 日起实施。根据新的《义务教育法》 ,当年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首先实现全免费, 32.2008 年秋, 城市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 这对于当时已经实施了 22 年的义务教育政策来说,是一块铭刻着“实至名归”字样的里程碑。 四、各种理论和分类学说 1. 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生物起源论者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早期教育的特点及其源起, 但他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 、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论者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阐明教育的起源,特别是运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中阐述的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 提出教育起源于劳动。 2.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如孟子、弗洛伊德。
外铄论。其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英国的洛克、美国的华生都持有同样的观点。
实践主体论。
3.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高尔登。美心理学家霍尔说: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我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从神学化思想体系出发,提出了“性三品”说,归遗传决定论者一派。 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为养育论。洛克的“教育万能论”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儿童犹如一块“白板” ,他们长大后,是好还是坏,有用还是无用,感到幸福还是痛苦 ,主要是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的,即“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 4. 两种不同价值取向教育目的观
对于教育发展历史上先后出现的诸多有关教育目的的主张,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个人本位论,另一类是社会本位论。 5. 美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
相关推荐: